北青報:那些著名的建築師在建築外形上沒有責任嗎?
王麗方:在我國,當前的建築行業、建築師和投資人都太忙,一個很年輕的建築師,手裡往往都有好幾個項目在做,而且每個都十萬多平米,幾個月就能出設計圖。外國建築師聽了嚇都嚇死了,他們不能理解我們怎麼能這麼快做出這麼多東西。
大家一般都會說這個建築是誰設計的,這麼難看。其實只有我們自己理解裡面的苦衷。比如說這個建築顔色太難看了,當時建築師可能拿出了很好的顔色方案,但開發商或者主管堅持要用這個顔色,最後只能聽他的。而之所以堅持用這個顔色,也很可能是有材料商給了紅包,要推銷這個產品和顔色。
談國內建築風格
從追求大面積到追求奇怪外形
建築是公共形象的產品,建築尤其是體量很大的建築,外形設計上必須要對城市負責,只顧面積、不顧模樣的建築肯定不行,只求奇葩的外形也不行。
北青報:國內建築外形的設計風格有過哪些變化?
王麗方:最開始,國內大部分業主把建築看成是一種財富,追求大面積,讓設計師做出盡可能多的面積,能賺最多的錢是最重要的,外觀只要不要太醜就行,馬虎一點就算了,造成我們城市裡面大量建築都很難看、老土。
後來隨著城市和經濟發展,一些業主開始意識到在城市裡的顯眼之處做建築,可以形成一種廣告,他們要表達自己的身份,開始要求外觀要漂亮一點,這些想法基本還都是正面的想法。
再往後,各個業主之間開始互相攀比,我在這方面超不過你,就要搞得跟你不一樣。其實追求不一樣本身沒有錯,你穿紅的我穿粉的,都很好看。但有的人開始一味追求顯眼,要求所有建築都比不上我,甚至拋棄建築本身的規律,片面追求奇怪。
北青報:業內有沒有對建築形象有一個規範?
王麗方:建築外形很難規定,因為太複雜了,一規定就死掉了。每個建築都不一樣,就像衣服一樣,千差萬別太多了。但是,建築是公共形象的產品,建築、尤其是體量很大的建築,外形設計上必須要對城市負責,只顧面積、不顧模樣的建築肯定不行,只求奇葩的外形也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