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沒念過多少書,高中畢業後,劉天華在家開始種地。1989年和妻子常萍結婚以後,在家附近的筷子場上過幾個月的班,隨後又輾轉在家附近的集市做些糧油生意。
2005年,劉天華變成了下崗失業人員, 2006年春節後,開始到外地闖蕩,了解到經營農業是個不錯的路子,從此,心中燃起了返鄉創業念頭。當年5月,劉天華在村裡購買了拖拉機和一台聯合收割機,在三夏三秋掙了3萬多元。
看到劉天華掙了“大錢”,有條件的農戶也跟著買農機,村裡的農機數量也一下子增多,農機開始大量富餘。劉天華和村裡幾個農戶一商量,把村裡的農機戶聯合起來,進行跨區域作業。
2009年6月,嘗到甜頭的農機戶們,在國家農業政策支持下,成立了“商水縣天華種植專業合作社”,劉天華任理事長。
可種植並不像想象中那麼順利,由於缺乏技術支持,首次流轉的400畝土地,遭遇旱災後,釀成小麥大面積減產的局面。
首次種植小麥的失敗,並沒有讓劉天華氣餒,反而讓他在技術上更加重視起來,主動到全國各地的合作社去學習,積極參加技術培訓班。
他的合作社做得很好
在學習後的劉天華對土地承包更有信心,第二年又接手了更多數量的土地。同時他也吸取了2009年失敗的教訓,決定採取新的經營模式,與農業局和農科院正式接軌,並與農科院簽訂種子繁育計劃,進行訂單農業。
“把流轉和未流轉的土地集約起來一起管理,形成連片化種植。”劉天華稱這種模式為土地托管,這也是天華合作社想出的一個新型土地管理模式。農村年輕勞動力的大量流失,留守勞動力呈現老齡化、幼齡化是激發劉天華產生這一管理模式的來源。
“看河南的合作社做得多好!”劉天華的不斷努力,合作社的快速發展,在2012年受到國務院領導的充分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