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2月9日上午,在法海軍“比羅司令”號護衛艦的引導下,中國海軍第十八批護航編隊長白山艦、運城艦、巢湖艦駛入土倫軍港碼頭,開始對法國為期4天的友好訪問。(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2月11日電/跨越春夏秋冬,航程3萬餘海里,海軍巢湖艦仍在遠海大洋戰風鬥浪。這條艦上,有“錯過”轉業、退伍季的15名士兵——
水兵遠航:深藍色的“超期服役”
解放軍報報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去年3月24日,比計劃出發時間提前10天,綜合補給艦巢湖艦領令出征,隨海軍第十七批護航編隊從舟山緊急啟航,參加馬航MH370航班失聯搜救,隨後執行亞丁灣護航和友好訪問任務。
英國、德國、荷蘭、法國……隨著中國農歷春節的到來,每抵近一個訪問港口,年味就濃一分,登艦參觀的華人華僑一見面就問:“春節前能回到祖國過年嗎?”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巢湖艦隨海軍第十八批護航編隊返回祖國還遠在一個多月後,乙未羊年春節,官兵們將在異國他鄉度過。
常態化護航,練就了中國海軍直面大風大浪的淡定與從容,錘煉了中國水兵長時間連續作戰的“大心臟”。近一年時間,巢湖艦乘風破浪3萬餘海里,在這塊移動的國土上戰風鬥浪的,有一個“錯過”轉業、退伍季的群體——15名推遲轉業、退伍的士兵,他們倍加珍惜軍旅生涯的最後時光,讓最美青春在遠海大洋上綻放。
“結繩記事”
——用海里數記錄軍旅生涯
打繩結,是水兵的必修課。
在巢湖艦,打繩結、穿防毒衣、戰傷救護等公共課目比武中,冠軍是操舵兵薩合尼西,一位來自新疆伊犁的哈薩克族姑娘,人稱“女漢子”。
從0到3萬餘海里的海上航程,成為薩合尼西一生珍藏的記憶。第一次走出新疆,第一次獨立值班,第一次看見藍色大海,第一次遠航就有機會操作萬噸級的新型補給艦……如同打繩結,薩合尼西一路上“結繩記事”,一一記錄下每個第一次留下的精彩片斷。
去年11月,薩合尼西的“繩結”上第一次記錄了她出海以來的淚水。因為要繼續執行第十八批護航任務,薩合尼西延遲退伍了,還要半年時間才能回到祖國。和執行第十七批護航任務的戰友分別後,看著長春艦和常州艦慢慢向祖國方向駛去,薩合尼西忽然很想家,很想萬里之外的媽媽。
護航沒有讓女性走開。第十七批護航編隊共30多名女軍人,巢湖艦就有4名來自新疆的“天山雪蓮”。少數民族女兵展現出的生機與活力,為巢湖艦帶來一抹耀眼的亮色,經過嚴格的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考核,她們被正式編入艦艇戰鬥值班崗位。
按照規定,去年年底,巢湖艦應該有2位四級軍士長轉業,9位士官、包括薩合尼西和艾則提古麗在內的4名上等兵退伍。可這個時候,正是巢湖艦結束亞丁灣護航任務、前往友好國家進行港口訪問的途中。
根據計劃,巢湖艦連續執行第十七、十八批護航任務。軍艦戰位一個蘿蔔一個坑,當遠在祖國的戰友轉業、退伍的消息傳來,這15名推遲轉業、退伍的士兵深知責任之重,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聲:“很慶幸,遠航延長了我的軍旅生涯!”
在海軍部隊,用海里數記錄軍旅生涯,是水兵獨有的方式,走得越遠,越是有自豪的“資本”——
他們不會忘記,在南印度洋,巨浪滔天,日夜兼程搜救馬航失聯航班;
他們不會忘記,在亞丁灣,戰艦來往如梭,為過往中外船只鋪就一道道安全通途;
他們不會忘記,登艦參觀的國外友人眼神中流露的驚喜和羨慕,華人華僑臉上寫滿的欣喜和驕傲;
他們更不會忘記,油料和淡水源源不斷地注入其他軍艦,一筐一筐新鮮蔬菜和食品向兄弟戰艦上補給,那是補給艦官兵的職責所系。
每一滴汗水都是歷練,每一段航程都在搏擊風浪中成長,每一次成功補給,都意味著中國海軍的深藍航跡在不斷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