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空軍14大主力師頂尖戰機曝光。 |
中評社北京2月17日電/30分鐘,一個團一年的飛行數據便處理完畢。電腦顯示屏上,一條條數據曲線不僅直觀反映出每個飛行員的技術成長軌跡,還讓全團整體實戰水平一目了然。這是2月中旬空軍航空兵某團進行年度飛行數據判讀、分析的一個場景。
據中國空軍網報道,空軍特級飛行員孟凡升說,以往,每飛行一個小時,大概要耗費半個小時的時間來進行飛行數據判讀、分析,如今,飛行數據分析結果“立等可取”。這一可喜變化,得益於空軍裝備研究院、空軍航空兵某師和有關院校聯合研發的“飛行訓練質量安全監控評估系統”。該項目於2008年啟動,歷時6年攻關取得突破,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這一系統的更大亮點在它的機載部分。”該項目課題組負責人、空軍裝備研究院某研究室主任劉長衛介紹說,在對飛機不作任何改裝的情況下,能夠通過現有機載設備,自動識別飛行異常狀態、危險動作、操縱偏差、設備使用錯誤,對飛行進入狀態、完成過程和時間等動作質量自動分析評判。
記者了解到,飛行訓練質量安全監控評估一度是空軍軍事訓練領域的重大技術難題,涉及發動機、航電、飛參等十幾個專業。為攻克這一難關,科研人員細致研究了80多個飛行動作模型、數百條安全判據和智能識別算法,使該系統具備強大功能的同時,實現了通用化、智能化和高精確度,並適用於我軍所有現役機型。
孟凡升說,該系統在試驗過程中便已發揮重要作用,解放了大量飛行數據判讀時間,可以用於戰術戰法研究;在飛行中,它對飛行過程中的每一個動作進行監控告警,對於促進飛行訓練精細化、提升飛行訓練質量和效益意義重大。
目前,該系統已在空軍全面推廣,並在海軍航空兵部隊、中航工業相關領域廣泛運用,已成功監控數百次危及飛行安全的危險動作,成為飛行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