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說,國家不斷提高農村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的比例,就是要為這些地區多培養人才。國家會進一步研究完善助學貸款等扶持政策,幫助更多寒門學子完成學業,更好服務家鄉、服務社會。
“越是貧困的地方,越需要知識的力量。”總理說。
拔掉“窮根子”增加基礎供給
除教育之外,更多的弱勢群體,也亟需社會的幫扶。正如總理在去年兩會期間所言,將繼續著重做“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這三件大事。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3月,在赤峰鐵南棚戶區的一間5平米殘疾人經營的小店中,總理躬下身子細致詢問群眾生活狀況的畫面,以及臨走時的那句“政府一定要給予殘疾人生活保障,讓你們的日子盡快好起來”,亦讓這位店主感慨良久。
同年9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為困難群眾兜底線救急難。臨時救助實行地方政府負責制,救助資金列入地方預算,中央財政給予適當補助。
“由於老百姓的困難各種各樣,此前的救助政策都不能非常全面地涵蓋,所以需要臨時救助制度以補百姓不時之需。”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臨時救助制度的建立,使得我國社會救助制度更加健全。
他舉例說,“如突然一個家庭面臨人禍或意外病痛時,由於其本身並不是低保家庭,所以低保制度下的好多政策就享受不了,這時就需要臨時救助作為補充。”
除幫扶弱勢群體外,山區偏遠地區相對更為普遍的貧困現象,總理也時刻關注,致力於尋求解決之道。
2015年春節前夕,總理十分牽掛困難群眾的生活。2月13日,他來到大山深處的貴州省黎平縣蒲洞村看望貧困村民。
車子在盤山路上顛簸前行,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崖,急彎一個接一個,狹窄的道路有時只容單車通行。顛簸行駛了一小時後,李克強才抵達蒲洞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