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3日電/2月15日,是7萬名住村幹部撤離的最後日子。
人民日報報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廳住喀什地區岳普湖縣鐵熱木鎮依勒提孜力克村的姚姝羽、張群燕,天剛放亮就起了床,總覺得有撂不下的事在心裡擱著。
正收拾著行李,門簾掀開,努爾尼薩·沙吾爾的腦袋探了進來,張開雙臂,就把姚姝羽擁得緊緊的,淚珠在眼眶裡打轉。“阿大、阿帕(維語爸爸、媽媽的意思)讓我來送送你們”,一席話,讓姚姝羽的眼睛濕潤了。10個多月來,姚姝羽、張群燕幫助努爾尼薩複習功課,應對筆試、面試,像對待親妹妹一樣。
送上一碗雞蛋、一塊羊肉、一盆燉好的羊雜……連日來,天山南北農村、牧區上演的這一幕幕,印證著7萬名住村幹部“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交出的精彩答卷。
變化:只要鐵了心地幹,就沒有幹不成的事
聊起剛住村時的情景,自治區交通運輸廳住岳普湖縣鐵力木鄉庫台克力克村的張濤記憶猶新:“空蕩蕩的村委會連個院墻都沒有,一排房子,幾個大土坑。通往村裡的那條路,電瓶車停著不用撐子,土裡一戳就能站住。”更讓他揪心的是,“村幹部們帶著猜疑的目光,幫著支床鋪、架爐子。心裡沉甸甸的,說不出是啥滋味。”
“炕頭上嘮家常、挽起袖子幹農活,把村裡的事當自家的事。”住村工作組堅信,“只要鐵了心地幹,就沒有幹不成的事。”如今的庫台克力克村,8公里柏油路修到家門口;38盞太陽能路燈夜裡照亮了村子;占地60畝的青年養殖場,讓村集體經濟有了著落……
村民巴吾東·買買提江逢人便說:“毛驢車換成了摩托車、小汽車,從土坯房搬進了安居房,連六七十歲的老太太也用上了手機,黨派來的工作組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