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華“春節符號”的文化注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24 17:34:43


 
  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專家委員會副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專員杜曉帆在致辭中說,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有利於促進人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和對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這是傳承中華文化、凝聚全球華人的愛國文化工程,也是豐富世界文化,增進中國與世界人民之間理解和友誼的歷史文化工程。

  毋庸諱言,當代中國人對自己的傳統節日了解程度正有弱化趨勢。春節是最隆重、最重要的中華傳統節日,俗稱過大年,曾經給全國的村村寨寨、家家戶戶帶去了很多快樂、企盼和美好的記憶。每逢春節前後,各地幾乎每天都有約定俗成的“內務外政”和禮儀。比如祭灶、掃塵、貼窗花、守歲、祭祖、走親戚、拜年、發紅包、看春晚等。很多人還清晰地記得,過年的鞭炮聲,夜空中綻放的多彩煙花,還有豐盛美味的年夜飯,以及全身上下的新衣,所到之處都洋溢著快樂和幸福的氣氛。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然而近些年來,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文化生活豐富了,價值追求多元了,家庭結構變化了,以前過春節的方式已經難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們對“年”的熱情也在減退。

  在不少人的心裡,春節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人們也不會嚴格遵守傳統的禮儀風俗,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春節還未到,有人就開始拜年,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人習慣在酒店或餐館吃團圓飯,而不是在家裡享受“媽媽的味道”。而且現代的城市生活幾乎看不到拜祭,連燃放煙花爆竹也被有些城市禁止了。傳統的“年味兒”正在現代生活方式的衝擊下,變得越來越淡,遺憾的同時卻令人倍加懷念。

  “年味兒”到底是什麼“味兒”?有什麼“成分”?為什麼會有那個“味兒”?人們為何喜歡和留戀那個“味兒”?許嘉璐認為,年味兒是由家人、親友、國人之間的親情,和在這親情中暗含著的“認同”混合而成的。重親情,包括對故去者的懷念之情,是中國人的性格,甚至可以說是中國人重和睦和諧的“品格”。而借以體現這種濃濃親情和慎終追遠情懷的載體,是拜祖、拜長輩,是鄰居、親友相互走動、拜年,還有年夜飯,即團圓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