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出境游的增多,中國遊客在海外一擲千金的時候,似乎買來的僅僅是第一,並沒有買來更多的尊重。
在認可中國人消費能力的同時,西方媒體評論稱,不少中國消費者可能只是買到了商品,而不是買到了“品位”。而馬桶蓋、電飯煲、電動牙刷這類產品的扎堆搶購更是加深了這種印象。
在一篇《奢華容易,教養很難》的微信文章裡,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教養’是一個古老和陌生的字眼,這個詞本來才是品位的絕配,不過,由於教養困難,奢華容易,我們今天才把品位許給了奢華,讓空洞無止的消費來遮掩教養的匱乏。”
到目前為止,雖然沒有有關中國人春節期間海外消費的統計數據,但中國研究機構推算,去年中國人用於品牌消費的金額達到1060億美元,相當於全世界的46%。其中,海外消費達到810億美元。
與海外消費的熱絡相比,國內的消費卻不盡如人意。春節期間中國國內零售額增幅逐年下降。2014年,零售額同比增長13.3%,是自2005年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
由此不難看出,“國人春節熱衷境外消費”這一現象愈演愈烈,反映出境內消費供求關係的扭曲,這對於在新常態下想方設法把巨大的消費潛力留在境內釋放出來,既是一種警示,也是一種鞭策。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