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如何理解「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劉劍文認為,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開徵的稅種必須有法律依據,二是稅收法律的制定必須嚴格按照《立法法》的規定進行。
他特別強調,稅收法定的「法」僅指狹義的法律,即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而不包括行政法規、規章及其他規範性文件。
「此次,《立法法》修改是 稅收法定原則 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後,財稅法治建設的又一大進步。」劉劍文說。
要啃「硬骨頭」
雖然全國人大明確了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時間表,但是其間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視。
「現在距離2020年不到6年,如果《立法法》修改獲得通過,要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人大要做好啃『硬骨頭』的準備。」劉劍文說。
我國現行的18種稅中,只有3種稅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開徵,其他15種稅都是國務院制定暫行條例開徵的。除此之外,環境保護稅等多個新稅種要開徵,這也需要立法。這意味著在不到6年的時間裡全國人大要制定近20部與此相關的法律。
施正文教授認為,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不只是簡單地把暫行條例轉化為立法,而是立法與財稅體制改革同步進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要完善稅收制度,推進增值稅改革,適當簡化稅率。調整消費稅徵收範圍、環節、稅率,把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納入徵收範圍。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
「這些目標都要通過立法實現,而不是簡單地把既有的行政法規升格為法律就完事了。」施正文說。
除此之外,劉劍文教授還認為,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要消除部門利益的阻礙。以前是由行政機關來制定稅收條例,是一種慣有的思維,改變這種制度慣性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這裡面也會涉及到一些部門利益的調整。
當前,地方稅收優惠政策過多過濫的問題突出。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按照統一稅制、公平稅負、促進公平競爭的原則,加強對稅收優惠特別是區域稅收優惠政策的規範管理。
2014年12月9日,國務院發佈通知,將全面清理已有的各類稅收等優惠政策,並明確堅持稅收法定原則,各地區嚴禁自行制定稅收優惠政策。
施正文教授認為,地方政府自行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違反了稅收法定原則。清理稅收優惠必須有法律作保障,法律中明確制定稅收優惠的適用條件、優惠方式、適用範圍等關鍵元素。為此,施正文建議,此次《立法法》修改應該增加稅收優惠「只能由法律規定」的條款,切實維護稅收政策的嚴肅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