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辦?先說不應該如何辦。第一,不應該出台大幅度刺激需求的政策。刺激需求只能有暫時效果,但是改變不了潛在經濟增速,更會惡化經濟中的扭曲。第二,不應該過度依賴央行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要起作用,必須配套結構調整措施。美國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同時,採取去杠杆的結構調整,才有了經濟回升。當前歐洲和日本的寬鬆貨幣政策,還必須有結構調整,才能最終見效。我們也一樣。
應該如何辦?我提三條建議。第一,留給市場和企業內生調整和發展的空間。中國經濟“韌性”程度高,不僅政府調節能力強,而且個人和企業對市場變化的適應程度大。當人生病時,除了吃藥外,人的自我調節,包括改變生活方式的本領是很強的。經濟調整也是如此。要給市場自我調節的空間,給個人和企業調整的機會。甚至可以說,調整都是被逼出來的,不要浪費這個調整的機會。
第二,發揮政府在供給政策上的作用。一方面應減少行政審批、加快財稅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為民營企業鬆綁、促進金融創新、鼓勵創業等。當今技術變化,特別是移動互聯網,降低了進入門檻,又可滿足個性化需求,非常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另一方面是政府可以支持產業發展,但要改變方式。比如推動電動汽車發展,但並不直接參與投資和製造,而是發揮規劃、協調以及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的作用。
第三,重新定義政府激勵機制,建立新型政商關係。解決政府“不作為”的辦法不是回到過去那種“作為”,而是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從“關係緊密型”轉到“保持距離型”,把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從“參與型”轉到“服務型”。在法治經濟框架中,重新定義政府激勵,既減少政府腐敗,又把企業解放出來。
(後方支援記者:廖梓達 孫儀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