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建議:一、科學制定“十三五”目標,確保糧食安全。預測2020年我國糧食總需求約7.2億噸,最大產能約6.5億噸。但為了給調結構、轉方式、保生態留出空間,“十三五”可將糧食年產量保持在6.1億噸水準,不足部分通過進口補充,2020年糧食(含大豆)自給率可保持在85%左右。同時,要做到“四保”:一要保三大穀物。稻米和小麥自給率要保持在95%以上,玉米自給率要保持在90%左右,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穀物基本自給”。二要保生產能力。嚴格保護耕地,提升耕地品質,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提高科技創新水準。三要保產業安全。在消化目前庫存壓力的基礎上,每年新增進口糧食要控制在1100萬噸以內,2020年進口糧食總量應控制在1.1億噸左右,防止進口衝擊。四要保進口安全。適當分散進口,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增加“權益產能”。
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一要優化種養結構,增加動物性產品供應,逐步實現糧草兼顧、農牧結合、迴圈發展。二要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產加銷銜接、一二三產融合。三要調整農業生產力佈局,推動區域佈局再平衡,減少原料和產品的往返運輸,降低成本,減少碳足跡。
三、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一是推廣節約型農業技術,實現化肥、農藥使用數量零增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二是全面推進標準化,提高農產品品質安全水準。三是構建新型經營體系,提高競爭力。
四、調整政策目標,完善支援調控方式。我國目前農業支援政策目標是增加產出,政策導向是鼓勵農民加大投入。今後政策支持力度要進一步加大,支持方向要實現“兩個轉變”,即引導生產方式向更加節水、節肥、節藥、優質、安全、生態、高效的可持續方向轉變,引導經營方式向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品牌化、組織化、資訊化的現代農業方向轉變,培養農民形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經營智慧型”生產經營方式。同時,要深化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完善市場調控體系;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後方支援記者:廖梓達 孫儀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