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0日電/政策面利好集中出台、流動性寬鬆預期增強的同時,政府為經濟增速“托底”令股市三大驅動因素獲得全面改善。受此鼓舞,近期中國股市快步上行,滬指創出近七年新高,兩市成交總量則維持在萬億元量級。
新華社報道,20日本週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深股指同步走高。上證綜指盤中創出3632.34點的2008年5月以來新高,尾盤與深證成指同步實現近1%的漲幅。至此,滬指已實現“八連陽”,累計漲幅超過一成。
20日當天,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逾1.16萬億元,連續第四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關口。
在業界看來,政策面和資金面利好疊加,促成了中國股市的新一輪快速上漲。
本月中旬,國務院批准地方政府發行1萬億元債券置換其存量債務,這一規模佔2015年到期政府債務的一半以上。機構普遍認為,在消除市場對於政府債務違約擔憂的同時,債務置換有利於改善銀行資產品質,從而對以銀行為主力的金融板塊形成利好。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閉幕之後,深化改革相關舉措有望迎來密集發佈期。尤其是覆蓋數百項重大工程的“一帶一路”規劃呼之欲出,為市場帶來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的良好預期。
資金面上,多家境外金融機構預測,中國央行最快可能在本月內調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南方基金首席分析師楊德龍表示,在貨幣政策持續放鬆的背景下,股市投資價值有望繼續凸顯,並吸引場外資金保持流入狀態,這將“為A股提供中長期的上漲動力和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基於國民經濟增速不斷下滑,啟動於去年11月下旬的A股行情一度被認為難以獲得基本面的支撐。中國政府將2015年經濟增長目標進一步下調至7%左右,也曾一度引發投資者擔憂和市場調整。
不過,全國兩會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在新常態下會保持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如果速度放緩影響了就業收入等,逼近合理區間的下限,“會在穩定政策與穩定市場對中國長期預期的同時,加大定向調控的力度,來穩定當期市場的信心”。
這一表態被輿論解讀為政府為經濟“托底”。這不僅有效緩解了市場對於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的擔憂,也成為各路資金做多A股的核心邏輯。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分析認為,高出預期的2月金融數據提供了重要的邊際信息增量,傳遞出政府“托底經濟”的積極政策信號,未來幾個月實體經濟增速或因此而加快。
華泰柏瑞基金最新發佈的研報也認為,在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出口和投資先後經歷換擋,目前都已逐步接近底部。相應地,GDP增速有望在2015年至2016年觸底,並在股市這一先行指標中獲得積極反映。
三大驅動因素全面改善,也令A股獲得了海內外資本的更多關注。數據顯示,在成交總量持續居於萬億元以上高位的同時,截至3月19日滬股通買入成交額已連續六個交易日突破30億元,較前期出現顯著增長。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過去幾個月A股的“二八行情”特徵,正在被大、中小盤股同步上漲的格局所替代。“一帶一路”之外,“網際網路+”行動計劃也成為市場熱點。投資機構也不再沉湎於價值抑或成長的爭論,紛紛作出均衡配置大盤股和中小盤股的投資建議。
在凱石益正投資公司首席分析師仇彥英看來,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與現代製造業“嫁接”,將為眾多新興產業提供騰飛動力。而伴隨穩增長政策的陸續出台,電網、鐵路、水利等傳統行業同樣有望顯現投資機會。
不過,股指連續上漲也令A股短期投資風險顯現。一些機構表示,在創業板指數平均市盈率攀上84倍高位的背景下,部分過度透支成長性的個股或難免估值回歸,未來中國股市投資仍需著眼於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