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3日電/就如其他重大基建一樣,香港機場第三條跑道興建與否的問題,討論經年累月,反對理由提之不盡,程序“路障”也關關難越,到最近,計劃終於獲行政會議通過,跨出了落實的重要一步。雖然如此,前面仍然荊棘滿途,一批環保人士、學者以至退休高官,紛紛站出來振振有詞喝止,頗有先聲奪人的氣勢,但他們提出的論據,並沒有對準議題的要點——“三跑”對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而集中於一些運作上的技術問題,如深圳是否開放空域等,令人覺得捨本逐末,為阻而阻。
中央支持 空域問題可擺平
星島日報今天社論說,香港與廣東的空域問題,因涉及兩地政府及航空“利益”,毋疑有一定複雜性,需進一步研究,但並非沒法克服。兩位前任民航處處長林光宇和樂鞏南,都提出這道“空牆”將大大限制香港飛機升降,如果沒法解決,三跑的效益將成疑,因此不應急於求成,死撐上馬。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更認為,因為空域限制路不通行,三跑不能建,建了也沒用,所以“放下三跑”吧。
三位人士的反對理由,都是基於一個假設,就是深港的空域限制難以改變。但據本報獲得的消息,香港三跑正式立項之後,中央民航局將對兩地的空域安排進行協調,相信可解決難題,讓香港未來飛機升降量達到增長目標。
對這個問題,有一點必須先了解清楚,就是中央對香港興建三跑持支持態度,讓香港保持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在這大方針下,相信中央會適當處理和分配港粵的“航空利益”,“空牆”改之不難。
興建三跑另一個困難,是要為一千四百多億建費融資。機管局提出向市場發行債券,及未來十年不派息保留利潤,而最引起爭論的,是向離港的本地與外地旅客徵收機場建設費。對後者,一般市民反應較大,因為大多數消費者都不會願意“羊毛出自羊身上”,實可理解。機管局總裁林道福昨天表示對此可再研究,例如長短程客收費不一樣等,顯示這措施變動空間頗大。相信機管局為了爭取公眾支持三跑,最後可能將徵費大大降低,因為以其盈利前景,舉債融資縱使加碼,也絕無問題。
反對人士也認為,提高現時跑道的效率,就不用興建三跑。這說法也欠缺長遠目光。現時機場兩條跑道每小時最高升降量是六十八架次,許多旅客都體驗過飛機在跑道苦等起飛,及在空中盤旋等降落的情況,按過去十年的增長幅度,兩年後就達極限,要再提高容量,是“不可能任務”。
計劃受阻 經濟代價巨大
香港重大基建遇到反對阻力,非自今日始,過去十多年沒有一項“順風順水”。歸根究柢,是因為社會存在一股“反發展”的思潮,成為“發展”的反作用力,今次三跑上馬,同樣要面對來勢洶洶的抗拒。據估計,若這計劃被阻延一年,將要多花七十億以上,屆時建造費將大大高於一千四百億元,還未計機場飽和給經濟發展帶來的損失。
令人痛心的是,反對建設沒有甚麼成本,但香港卻要付出巨大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