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8日電/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提出“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後,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兩會期間再次強調,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須有一個良好政治生態。
眼下,公眾關注的一個焦點是,在一系列反腐典型案件中,常常會看到“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情況:政府官員和企業家常常串在一根繩上,浮出水面。劉志軍與丁書苗、薄熙來與徐明、周永康與劉漢……官員和企業家“結對子”,甚至一個貪官背後牽出若干個企業家,這種畸形的“政商朋友圈”背後,是錢與權的糾結。
新華社報道稱,部分領導幹部超出正常工作範圍和一些不法企業家勾肩搭背,搞錢權交易,是當前腐敗問題的重災區。從已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視組首輪巡視整改情況看,官商勾結成為各地各部門治理整頓的重中之重。
3月28日閉幕的博鰲論壇上,也專門設置了《政商關係新生態:君子之交相忘於江湖》的分論壇,表達了對新型政商關係、健康政治生態的期待。與會政商人士一致認為,任何一個國家,政府官員和企業家肯定要建立一種比較親密、和諧的關係,否則社會經濟無法發展進步。但政商之間應當是一種平等、透明的關係,這是保持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礎。很多企業家並不怕政府有審批權,就怕政府在審批時不公平、不透明。
當然,政商關係複雜,絕非“中國特色”。歐盟委員會2013年發布28個成員國狀況報告時,就提到政商勾結是導致腐敗的重要原因,造成經濟損失達1200億歐元,相當於歐盟一年的財政預算。西方政客“棄政從商、由商入政”的“旋轉門”現象一直為公眾所詬病。如何建構良性政商關係,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
對中國而言,新的政治生態從何而來?中央正在著力做好“破”和“立”兩篇文章。一方面,下大氣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通過持續推進正風反腐形成威懾;另一方面,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公開透明,鏟除權錢交易、官商勾結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