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一帶一路的版圖有多大。一帶,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陸地。它有三個走向,從中國出發,一是經中亞、俄羅斯到達歐洲;二是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三是中國到東南亞、南亞、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兩條,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就此表示,(一帶一路)一端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另一端是極具活力的東亞經濟圈,由此來帶動中亞、西亞、南亞以及東南亞的發展,並且輻射到非洲去。
商務部綜合司副司長宋立洪表示,“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我們不設國別範圍,不搞排他性的制度設計,好事大家商量著一起辦,各施所能,各施所長,實現互利共贏,互利互惠,來惠及沿線國家更多的人。
地圖上畫出這幾條線路並不難,但如何把藍圖變成現實?關鍵在於做好“通”的文章,也就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其中,政策溝通是重要保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優先領域。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當然基礎設施不只包括修橋建路,還有油氣管道、輸電網、跨境光纜建設等。貿易暢通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資金融通重點在於亞洲貨幣金融體系建設與金融監管合作;民心相通包括教育、旅遊、醫療、科技、文化等多層面的合作。
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巡視員歐曉理表示,抓緊推進一批在建工程,力爭再能夠新開工一批工程,爭取簽署一批新的項目合作協議,包括的範圍比較廣,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也有產業合作的,當然也有一些人文交流的。
項目先行的同時,中國還主動拿出了真金白銀。出資400億美元設立的絲路基金,已經順利啟動;倡導成立1000億美金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目前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申請加入,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一股“亞投行熱”。
外交部經濟司司長張軍表示,亞(洲開發銀)行曾經作報告說,在2020年之前,亞洲基礎設施的資金缺口將達7300億美元,無論是亞投行還是絲路基金,它的目的都是解決“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問題。
目前,已經有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一帶一路的倡議,這些國家的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
億贊普大數據發現,在一帶一路沿線上,不同區域表現出的熱度體現在不同的方面。最熱的區域是東南亞,他們最期待和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中亞和南亞緊隨其後,他們最熱衷和中國做買賣;而歐洲最關注的是中國的海外投資。
當然,這些僅僅是一個開始,隨著合作深入,“一帶一路”將有可能成為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在這條經濟走廊上,2014年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貨物貿易額達到1.12萬億美元,占我國貨物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一。而未來10年,這個數字將翻一番,突破2.5萬億美元。數字翻番,帶來的是更大的市場空間,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廣的合作領域。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也將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