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一:簡政放權、放管結合
“部長們參加的國務院常務會已經討論通過的一些政策,現在卻還‘卡’在那兒,難道讓幾個處長來‘把關’,這不在程序上完全顛倒了嗎?”就在一季度GDP數據公布當天,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嚴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政府文件運轉流程繁冗、拖沓。
李克強說,我們出台的許多政策,中央和各部門已經研究了很長時間,經過詳細測算,並制定了非常具體的執行方案,但卻常常因為繁冗、拖沓的所謂“會簽”,讓一些好政策“遲遲落不了地”。
此前,《人民日報》曾報道遼寧一重點民生工程歷時8個月,經過39個單位,加蓋了133個公章,仍然沒有完成審批工作;下一步審批還要涉及7個單位,辦理12大項審批手續。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我國經濟正處在轉型的關鍵期,各種繁雜的程序必會成為經濟發展的拖累,“簡政放權”勢在必行。
自2013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發布以來,“簡政放權”成為了李克強總理常掛嘴邊的關鍵詞。有媒體說,凡聽李克強講改革處,幾乎必有“簡政放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說出的那句“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更是引發了全社會的熱議。
這位大國總理甚至親自抓簡政放權的具體實施。工商、質檢、稅務的“三證三號”合併成“一證一號”,是商事制度改革中“最硬的骨頭”。4月1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提出要加快推進“一照一號”改革,而本不在原有表述之內的“年內實現‘一照一號’”,也在他的特意要求下加入了上會文件。
“簡政放權”這一工具威力有多大?來看看一組數據:在今年全國“兩會”的記者招待會上,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後,每天就有上萬家企業登記,比上年增加了近50%。可見,活力來自民間,而簡政放權的減法可以為應對經濟放緩產生支撐的力量。
工具雖好,用起來可是有點疼。“簡政放權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權是要觸動利益的,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李克強語氣堅定地說。儘管如此,他依然鄭重承諾,今年政府將重點抓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不能法外施權;二是推進權力清單、責任清單;三是探索事中事後監管的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