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迪政府啓動了一站式資訊網站“印度制造網” |
中評社香港4月20日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5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將超過中國,這背後的原因既不令人驚訝,也不令人興奮。在經歷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長後,中國正在刻意為經濟增長降溫。與此同時,印度聲稱的從消費驅動型增長向投資型增長轉變,預計將為可持續性高增長創造條件。但“印度象”要趕上“中國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印度教徒報》4月16日載文《雙國記》,文章說,在1990年至2013年,中國的複合年增長率超過10%,而印度在2003年至2009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為9%。中國兩位數的增長率幫助其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大幅降低了貧困水平,而且還使其民眾的識字率、健康和生活水平大大高於印度。
印度需要在至少10年的時間內保持7%至8%的增長率,從而為每年1200萬新增就業人口創造工作崗位,並為提高物質及社會基礎設施提供條件。印度目前有四分之一的家庭還沒有用上電,而中國的電力供應基本已實現完全覆蓋。
目前,印度人口的識字率為74%,比中國人口95%的識字率低得多。因此,印度所謂的“人口紅利”一直受到質疑。印度的新生兒死亡率為千分之四十三,是中國的三倍以上。而中國的人均收入約為3500美元,是印度的三倍以上。
現在,印度的家庭儲蓄總規模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0%,而中國的家庭儲蓄總規模約占GDP的51%。如果印度不提高家庭儲蓄率,將難以保持其投資勢頭,並達到中國的水平。印度必須通過提高就業率和實現金融普惠來提高家庭儲蓄率,並控制通脹。鼓勵“印度製造”的政策環境能夠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