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0日電/“一周一行”實施後,北區內地旅客數量已有減少,但水貨活動並無減少,更湧現一批南亞裔水貨客。媒體記者走訪水貨客“分貨熱點”的上水時,發現上水區內多個水貨倉昨日如常營業,更不時發現有南亞裔人士到場撿貨。
《大公報》報道,媒體記者昨日走訪上水石湖墟、新康街、新發街及劍橋廣場一帶的水貨集散地,發現區內雖然人流有所減少,及路邊撿貨的水貨客情況亦有所緩和,但近期區內有南亞裔人士“拖篋”出現在各個水貨分貨熱點。其中一個上水分貨熱點彩園h商場平台,更是每日中午均有一批印度籍人士,聚集分貨,包括奶粉、護膚品、波鞋等。
經常在劍橋廣場撿貨的本港專業水貨客阿俊稱,被譽為水貨客大本營的劍橋廣場一帶亦只有15個左右的南亞裔水貨客,數量不多,更笑稱“完全無威脅,我想以後都是港人水客了”。他續稱,實施新措施後,本港水貨客的確明顯增多,“由6、7歲的小朋友,到60、70歲的阿婆都有”。他認為,待原有“一簽多行”簽證逐步過期後,水貨“水腳費”一定會上升,估計至少上升20%,“只要你敢帶燕窩、手機 、奶粉走多幾轉,一日過千都沒問題”。
另一不願意透露名字的內地水貨客則稱,除受新措施影響內地水貨客數量外,農歷年後,內地海關亦加緊打擊水貨客,“原來內地每個關口只安排2名海關人員,但現在增加到6名,大大增加抽查風險,連我自己現在都很少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