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安倍晉三兩次上台執政,在“歷史認識”問題上都出現過偏差。如果安倍是一名普通民眾,其歷史認識如何倒也無關大局。但是,安倍是日本首相。其一言一行所代表的是日本政府和日本民族的整體形象。因此,我們不能不認真對待。
4月20日安倍接受BS富士電視台採訪,在被問到是否繼承村山談話與小泉談話時,他表示“在歷史認識上繼承其基本想法,但超出繼承以外的話語沒有必要再重新寫一遍”。安倍此言意圖何在?即,他打算在今年夏天出台的“安倍談話”中換個說法,籠統地用一句“繼承歷屆內閣的歷史認識”來敷衍了事,模糊眾人視線,逃避侵略歷史罪責。安倍試圖繞開“殖民地統治和侵略”以及“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這一“村山談話”的相關表述,並以此達到自己否定侵略歷史的目的。
安倍反覆強調即將發表的“安倍談話”要有自己的“特色”。那麼,安倍的“歷史認識”究竟有怎樣的特色呢?安倍的歷史觀與其國家觀、價值觀密切相連。安倍的執政理念可以歸結為“新日本主義”。所謂“日本主義”即指將日本的國粹作為“精神”和“骨髓”的主義,它是近代日本民族主義興起的標誌。
作為“民族派”,安倍的新日本主義執政理念導致日本“內政保守”,“外交強硬”。安倍特別重視教育和安保兩個領域,他要培養日本人對民族的“自豪感”,他要打造“強勢日本”形象。在歷代首相當中,他第一個表示要著手研究容忍行使“集體自衛權”。安倍要改革“戰後體制”,親手修改和制定憲法。安倍不僅引領了戰後日本的第三次右傾化,也確定和實施了戰後日本的第三個國家戰略目標——走向“軍事大國”。找回日本丟失的所謂“主體性”並使日本成為“受世界尊重的國家”是安倍的政治理想,但令人遺憾的是,安倍的“日本夢”試圖通過否定侵略歷史,積極擴張軍事影響來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