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朝鮮農戶的漢字對聯。(中評社記者 郭偉峰攝) |
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記者 郭偉峰)不久前到韓國訪問,很想了解一下漢字在韓國的生存狀態與未來可能的走向。畢竟,昔日朝鮮半島地處漢字圈。今天,漢字的存廢依然是敏感而又無法迴避的、熱辣辣的話題。
在首爾行走,作為一個中國人,成了大字不識的文盲。韓文的竪、橫、圈、折,讓人目瞪口呆,不知所雲。而且大部分招牌、廣告之類的也沒有英文。首爾,一切是那麼的熟悉,一切又是那麼的疏遠。有時,會看得到一些中文字,這個時候,親切感就會油然而生。
只知道漢字曾經是朝鮮民族使用的主要文字,在李氏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創造了韓文並於1446年正式頒布實行之前的1500年間,漢字和漢文一直是朝鮮半島人民唯一的書寫系統。可以想象,如果穿越到了1445年,整個朝鮮半島,都是漢文化的時代。那個年代,來到朝鮮半島的中國人,不會為不識字而苦惱。
一天,我們去訪問位於京畿道的韓國民俗村。只見茅舍低矮,鄉野染綠,朝鮮民族早年的生活艱辛,盡顯眼前。走走看看,我忽然發現,大量的漢字存活在這些建築中,歷史的瞬間,朝鮮半島漢字時代自己就穿越過來了,展現在我的眼前。
在普通的農舍,竟然到處都貼滿了漢字條幅,盡是祈福求祥的字眼。主臥門口貼上“父母千年壽,子孫萬代榮”,廚房門貼上“金童抱薪來,玉女汲水至”,泡菜屋也貼上“壽如山,福如海”。至於“國泰民安,家給人足”、“瑞雲祥日,萬事亨通”之類的吉利詞條,到處都是。
第二天,我參觀了南山谷傳統庭院建築群,這組古建築,應該是大戶人家、王公貴族居住的。呵,且不說結構如何精美,僅僅是每一根柱子上都貼有漢字的詩詞歌賦條幅,這樣的楹聯,就足見氣概不一般了。你看看:萬事早知齊得失,一生元不負詩書。 翠嶂遠回屏勢合,清流近抱鏡光通。這些,已經不是普通人家簡單直白的祈福詞匯了,漢文化的文人的情懷,文字的深邃,文化的風韻,盡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