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泉寺山門。這裡吸引了很多北大清華的高學歷人士出家。 |
中評社香港5月8日電/學誠法師16歲出家,23歲擔任福建莆田廣化寺方丈,2005年擔任北京龍泉寺方丈。同時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秘書長等職務。
對話動機
4月20日,49歲的北京龍泉寺方丈學誠法師當選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年輕的會長。學誠法師被譽為“最具有互聯網思維”的法師,他天天更新博客、微博,用中文、英語、法語等十種語言在互聯網上弘揚佛法;龍泉寺成為網上最“火”的寺廟,建立網站“龍泉之聲”,開通微信、微博等公眾平台,寺內的管理也使用網絡化管理,甚至寺廟的門禁系統使用指紋識別系統;他和弟子創作的動漫書《煩惱都是自找的》獲得中國國際動漫金猴獎。在互聯網時代,作為一寺方丈,如何運用新興科技手段傳播佛法,管理寺院;作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又如何看待當前社會對佛教的一些質疑?
佛教是古老的,佛教徒是現代的
新京報:龍泉寺有一批清華、北大等名校高材生皈依剃度,被稱為“最強科研寺”,它為何能吸引高學歷人才?
學誠法師:龍泉寺位於海淀區,和很多高校離得較近,一些對佛法感興趣的人經常來寺裡訪問交流,其中有的人因緣成熟了,選擇出家。實際上來龍泉寺出家的人,各種學歷、閱歷的都有,每個人的善根和因緣並不與學歷掛鈎。
這個時代越來越趨於知識化和專業化,社會也需要高素質的僧人團隊。從全國佛教整體比例來看,出家人的學歷普遍偏低。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投入到佛教事業當中來。中華文化要走向世界,沒有人才,沒有傳播,怎麼走向世界?
新京報:有人質疑高學歷人才皈依剃度是消極避世,浪費了國家教育資源,你怎麼看?
學誠法師:有人認為出家人比較消極,不做事,與世隔絕,實際上佛教是非常積極入世的。歷史上,大量高素質的出家人為中華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唐代出家為僧、尼須通過考試;清朝中葉後,因為戰亂,很多底層的人,乃至難民為求生或避債而出家,所以長期給社會造成出家人避世的錯覺。
現在國民文化素質普遍提高,如果出家人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沒辦法把佛教善的力量釋放到社會中去。現在正處於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需要包括佛教在內的中華文化走出去。高素質人才出家,正體現了他們的進取心和責任感。
新京報:你說過,“如果不利用高科技,佛法就傳不出去。” 龍泉寺建立了科技團隊,並有一群精通程序的義工,你為何如此看重高科技?
學誠法師:佛教是古老的、傳統的,但佛教徒是現代的。佛教徒和佛教應該接受和歡迎所有先進科學。我們應該把慈悲、平等、圓融等佛教智慧,用適應現代社會的方式傳遞出去。佛教的弘傳方式和方法需要恰當地與時俱進。
在這個時空因緣下,佛教要弘法,要廣度眾生,就要利用高科技,利用現代傳媒的方法與手段,才能快速把佛法傳播出去。出家人不應拒絕新知,而要積極學習,掌握現代文化、科學,才能在心靈世界為社會大眾提供有效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