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企業副職、關鍵崗位負責人等“實權派”最易身陷貪腐
透過115個國企腐敗案例,哪些國企高管最容易腐敗,也變得“有跡可循”。
董事長、總經理等一把手毫無意外地成為國企腐敗分子中的“大多數”。記者梳理發現,在115名“落馬”國企高管中,董事長、總經理等企業一把手共有65人,如廣東電網公司原總經理吳周春、上海市電力公司原總經理馮軍、青島飲料集團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劉紅梅等,占比約56.5%。
一把手之外,一汽集團原副總經理安德武、四川省投資集團公司副董事長趙德勝等企業副職,成為因腐敗“落馬”的第二大群體。115名“落馬”國企高管中,副董事長、副總經理等副職共有39人,占比近33.9%。
此外,身居要職或“肥缺”的關鍵崗位負責人,也是腐敗高危人群。115名“落馬”國企高管中,總經濟師、總會計師、運行總監等關鍵崗位負責人共有11人,約占9.6%,如天津冶金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原總經濟師孟照勤、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總會計師賈東、南方航空運行總監田曉東等。
“領導班子成員、關鍵崗位負責人等國企高管掌握著企業資源、資產、資金的管理處置權,自然而然容易成為社會爭相‘圍獵’的對象。”湖南省法學會廉政法學課題組組長鄧聯繁教授告訴記者,“特別是董事長、總經理等企業一把手權力相對集中,在監督制約不夠嚴密和有效的條件下,很容易成為脫繮的野馬,滑向貪污挪用、權錢交易的深淵。”
值得注意的是,國企腐敗分子常常在政治上拉幫結派,在經濟上相互牽連,往往導致“查處一個、揪出一窩”。其中典型,當屬中石油腐敗窩案。自2013年3月中石油反腐序幕拉開後,陶玉春、王永春、李華林、冉新權、王道富等多名中石油高管先後被調查、免職。
“‘群蛀’是國企腐敗的一大特點。”專家表示,國企高管通常可以“感召”班子成員和中層以上幹部,形成內部人控制和攻守同盟,發現時往往拔出蘿蔔帶出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