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我們就要勸他:只要能把病治好,花點錢其實不算什麼,命重要還是錢重要?再不然就威脅他:你這個病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過不了多久,就會怎樣怎樣。”最聽勸的,就是那些遠道而來的外地患者,“我只要跟他說:您這大老遠跑北京來一趟不容易,路費都花了,不能白來啊!他們聽完基本都不再含糊。”
雖然是“醫助”,但金歌也不是學醫的。她應聘到現在這家私立醫院時,本來也想進網絡部,可主管見她人長得漂亮、嘴甜,就派她來做“醫師助理”。
除了“領位”和“防跑單”,金歌有時也確實為醫生做一些輔助工作。比如有些外地來的病人沒空來複診,她就打電話讓患者把自己的舌苔、脈象和之前的診斷報告,拍成照片,通過QQ發過來,她拿給醫生看。醫生看完給患者調整下一個療程的藥。等患者把錢匯給他們,她再去郵局把藥給患者寄去。
還有一種“醫助”,受雇於私立醫院,卻在公立醫院上班。張洪學過醫,卻誤打誤撞做過一段時間這種“醫助”,很快他就幹不下去了。
不少私立醫院都會外聘兩三位公立三甲醫院的醫生“裝點門面”。這些醫生不在私立醫院坐診,但是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會來幾天,其餘時間還是在自己所在的公立醫院照常工作。私立醫院會派“醫助”去這些醫生在公立醫院的科室裡,幫他們抄方子,記錄患者信息,然後把這些患者的信息拿回私立醫院用。
如果這些醫生能推薦自己的病人到私立醫院去看病,還能從私立醫院得到提成。“一般都是在公立醫院治得差不多了,然後跟你說醫院沒床位什麼的,把你推薦到私立醫院來。”張洪解釋道。
但也不一定,分寸都由醫生把握。“有一次有個患者帶著孩子來看小兒癲癇。根據發病症狀,這個孩子明顯應該迅速做手術,可是醫生卻推薦孩子去我們那家私立的中醫醫院,說更適合中醫治療。孩子來了,用了點藥,確實有段時間不抽了,孩子的爸媽對我們感恩戴德。可沒過多久,我們電話隨訪,孩子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