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說,除了台面上的演講和通過同與會各方公開問答的交流,美中及各國代表利用會談之便,在私下場合的溝通,恐怕更有積極意義。會談非正式的形式,所有利益攸關方齊聚一堂的機會,相對於官方會議必須使用外交辭令的限制,無疑更有利於真誠實質的對話。觀諸南中國海形勢整體趨緊的大背景,減少誤判對手企圖的對話,其作用將越來越珍貴,對影響各方後續政策制定的效果恐怕也將增強。類似持續不斷的高層級對話,因而符合區域所有國家的利益。
香格裡拉對話會前所發生的美中博弈,反映了區域勢力均衡的微妙變化。誠如李顯龍總理在主旨演說中開宗明義地指出,美中維持彼此的合作關係,是中國和平崛起與區域繁榮穩定的基石。中國的崛起現階段和平且符合現行國際秩序,美國也將繼續是區域和平穩定的關鍵力量。大國之間的競爭固然無可避免,可是不讓區域國家選邊站的良性競爭,將最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維護促進東亞各國經濟發展的和平開放的區域環境,故而是大國應負起的義務。
社論說,南中國海的和平穩定,有賴於各方對共同遊戲規則的尊重,因為基於明文的規則所形成的秩序,遠比“強權即是公理”更合理也更有持續性。中國與亞細安已經就達成具法律約束力的《南中國海行為準則》協商多時。近期各聲索國不時爆發的惡性對立事件,正因為缺乏共同的行為準則,隨時都可能出現事態失控的危險。因此,儘早落實《南中國海行為準則》,是所有區域國家的共同願望,也是各方須履行的國際責任。
社論說,威脅東亞和平發展的因素,不僅是南中國海主權爭議而已。全球有60%的人口生活在亞太地區,可是經濟一體化的進程還不盡理想。新加坡剛揭發的本地青年受伊斯蘭國組織影響自我激進化的恐怖襲擊陰謀,以及印尼和馬來西亞至今所遭遇的恐怖主義威脅,都有可能改變區域的和平發展環境。此外,羅興亞船民事件也顯示,人道危機同樣需要區域國家的合作。理性解決南中國海矛盾,聚焦其他合作共贏的事項,才是滿足區域所有人民期待的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