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智庫和媒體看來,正是因為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所以無論中國做什麼都會引發關注和疑慮。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中美雙方在南海問題、網路安全問題、高科技和軍事問題等領域出現的分歧和問題,都容易被放大和政治化的原因。
我再次見到季辛吉博士,他在談話中堅信美中兩國合作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主張多溝通,真誠合作。對於未來秩序,他認為世界進入一個共同秩序的前景是存在的,但是會很艱難。
多重焦慮和矛盾的心態,使美國對中國在氣候變化、海上搜救與護航、全球經濟治理、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總是在支援、認可與懷疑、阻礙之間搖擺,對中國成長的正面和建設性效應喜憂參半。例如中國宣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亞投行以來,美方釋放的信號十分混沌。但是形勢比人強,這次我在美國聽到的各方結論相當一致,都認為美國沒有理由不積極支持和參與其中。
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大國之間通過協商而不是戰爭建立起平等和相互尊重的關係和秩序,好像還沒有先例。是否美國還是習慣並且希望繼續我主、他輔的領導世界的方式?近年美國領導人和學界一再強調,必須保持對世界的領導地位。美國對領導權問題的焦慮,是否源於對自身處境和世界變化的不適應?美國與中國的關係中出現的起伏是否也折射了這個變化?
例如,在亞太安全問題上,美國強調同盟體系,但是美國統領的軍事同盟不涵蓋所有亞太國家,僅僅依靠同盟這個小圈子、只保障同盟成員的安全利益,如何能維護亞太整體的和平與秩序?如果把自己和小圈子的安全利益淩駕於亞太所有國家的安全利益之上,如果以為對小圈子的領導地位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這是難以為其他國家所接受的。所以,並非中國或者哪個國家在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而是美國自己需要走出舊的理念和習慣;需要考慮季辛吉博士所談到的,如何構建一個共同分擔責任的世界秩序;需要克服現有的所謂安全秩序缺乏包容性的缺陷。
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 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其核心就是希望中國和美國這兩個重要的大國避免陷入大國競爭和衝突的老路,走出一條合作共贏的新路,也為世界大國的相處之道提供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傅瑩/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