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在涉事考點南昌十中參加高考的林同學對新京報記者稱,6月7日8點半,語文科目開考提前半小時進入考場,“進去時大家都很有序,也很安靜,一個類似過安檢的儀器掃了一下全身,旁邊一個老師看了下准考證和身份證。”林同學回憶稱,進入考場時並沒有看到身份證識別儀和考生指紋識別儀。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介紹,教育部曾就標準化考場建設出台專門文件,但因為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文件也只是要求各地根據實際細化實施方案。目前,包括河南在內的部分省市區,已在部分考場設有指紋檢測和虹膜檢測儀,考生入考場前,還需核對虹膜和指紋。“二代身份證(檢測設備)像江西也是有的,但不是說每個考生都要通過那個檢查進考場。”續梅說,但有的地方在高考考生安檢方面,還是以人識別為主,輔以一定的技術手段,“隨著標準化考場工作推進,技術手段也會推進。”
前日,江西方面連夜研究部署應對措施。嚴格“三對照”檢查(即對考生、身份證、准考證進行核對檢查),嚴格加大身份證識別力度,對所有考生進行身份識別。
相關新聞
河北籍一學生內蒙古參加高考被指“移民”
舉報稱河北官員將子女送往內蒙古參加高考;內蒙古赤峰市教育部門稱初步認定其符合報考條件
昨日,媒體曝光河北多名官員將子女送往內蒙古參加高考,多名考生被取消報考資格。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報道中提到的河北承德籍劉姓考生,昨日已在內蒙古正常參加了今年的高考。赤峰市元寶山區教育局招生辦主任告訴新京報記者,此前,經過審核,教育局認為劉姓考生符合內蒙古高考報名標準,但劉姓考生在高考期間仍持續被舉報,元寶山區教育局已成立調查組,對其考試資格進行再次核查,如查證屬高考移民,將取消其高考成績和錄取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