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連續5天,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以下簡稱“市考古院”)陸續公布2014年度廣州考古五大發現。昨日,市考古院完成最後兩大發現的公布,北京路出土的清代古船以及越秀中路南漢宋代河岸建築遺存。
同時,新快報記者獲悉,本周六的“世界文化遺產日”,市考古院將在德政路與中山四路交界處舉辦現場活動,展示去年的考古發現,市民可以現場了解考古的同時,還可以體驗文物修復拓片等。
其中入選第四大發現的北京路清代古路,發掘地點位於北京路17-43號等地段商業住宅項目工地,清理清代至民國時期紅砂岩建築基礎,出土陶瓷器、銅錢等遺物,最重大的發現當屬3艘木船。
木船分別編1、2、3號,船首在北,稍上翹,船尾最深處距現地表3.5米。1號船最小,壓在2號船中部上方,船尾已殘破。2號船最大,殘長19.2米、中間寬約3米,船後部兩側船板向兩側裂開,寬3.5米。兩端略有殘缺,尖首。3號船在2號船西,殘長15.2米、中部寬2.6米。尖首,尾部殘缺,結構不明。初步考察,這3艘木船的木料均以杉木為主,船艙壁板、隔板等少量構件為其他雜木。
據了解,從出土物及地層關係判斷,這3艘木船廢棄年代在清嘉慶、道光年間,屬清代晚期,其製造和使用的時間則可能早至清代中期。清代中晚期珠江口地區的海盜用一種“快蟹船”搶奪商船財物,這次發現的2、3號船與快蟹船相似,可能是官府用於巡邏緝捕之用。
這是廣州歷史城區首次出土的古船,為廣東船的造船工藝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記者從廣州市博物館獲悉,3艘古船已經出土完畢,正在進行脫鹽脫水處理,未來將在廣州博物館新館展陳。
(來源:《新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