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美濟礁近照。 |
中評社北京6月20日電/國家海洋局網站近日發布文章,稱我國南沙島礁擴建工作采用“自然仿真”思路,模仿海洋中暴風浪吹移、搬運珊瑚砂礫等生物碎屑,逐漸進化為海上綠洲的自然過程。因此整個過程中對珊瑚礁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局部的、暫時的、可控的,也是可恢複的。不久前,菲律賓曾指責中國南沙島礁擴建破壞生態環境,還有西方媒體“支招”稱這可以成為在國際法庭上指控中國的“秘密武器”,這是我國海洋局第二次回應這種荒謬言論。
中國在南沙群島部分駐守島礁上的建設將於近期完成陸域吹填工程。針對該工程建設可能對海洋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由土木工程、海洋工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地質水文等專業的院士和專家組成的專家組進行了科學論證
一、工程建設堅持生態環保理念
南沙島礁擴建工程堅持“綠色工程、生態島礁”的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同步進行,在保證波及範圍最小、持續時間最短、影響程度最輕、生態恢複最快的前提下,經過深入研究、嚴謹論證,采取了全程動態保護措施,努力把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最小化,使工程與生態環境保護兩者兼顧,實現南沙島礁可持續發展目標。
二、工程建設采用“自然仿真”的技術思路
南沙島礁擴建工程采用“自然仿真”的總體技術思路,模仿海洋中暴風浪吹移、搬運珊瑚砂礫等生物碎屑,在淺水礁坪的綜合動力平衡點上持續堆積,形成穩定的潮上堆積體,并逐漸進化為海上綠洲的自然過程,利用大型絞吸式挖泥船絞吸、泵送瀉湖中鬆散的珊瑚砂礫,在內礁坪上吹填堆積,形成潮上陸域基礎平台,建造部分設施,并通過大氣、雨水、陽光的淋溶澱積等自然力作用,輔之以人工加速措施,吹填區域將產生淡化--固化--風化--綠化的生態效應,逐漸形成珊瑚礁綠色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