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3日電/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定於美國時間23日至24日在華盛頓舉行。此輪對話的背景比以往要複雜、緊迫些,因而它們的意義被普遍認為更為重要。在我們看來,中美雙方應通過這次對話實現以下四個目標。
《環球時報》發表評論稱,一是這次對話要為習近平9月份訪問美國做好鋪墊。該訪問是中美關係的大事,也將是奧巴馬任內中美元首最後一次在正式國事訪問中進行交流。它將會影響下一階段中美關係的基調,塑造後奧巴馬時代中美關係的基礎。
而要做好這種鋪墊,中美兩國就需通過這次高級別的全面對話給兩大國之間的熱點問題降溫。它們首先是南海問題,還有被熱炒的網絡安全問題。圍繞南海中美官員和媒體前段時間有針鋒相對的表態,美國有挑釁性動作,中國也不示弱。現在中國宣布南沙島礁陸域吹填即將完成,雙方降低調門有了更多條件。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近日表示,美國有堅定決心避免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方發生軍事衝突,這與華盛頓前段時間的強硬姿態有很大不同。
第三是要利用這次對話的機會緩解中美戰略互疑,中方需把美方所關心的一些中國涉外調整對美解釋清楚,比如中國就管理境外NGO立法,將意識形態安全寫入國家安全法不意味著中國要關上大門。中國也不會從一個安全上的防禦型國家變成擴張型國家等。不斷發展的中國需要更多政治經濟空間,但這與美國國家利益完全可以不是對立的關係,只要美國不是以霸權思維看待21世紀的世界。
美方也需針對中方的關切和擔心進行解釋,它們包括在中國人看來“亞太再平衡”戰略就是針對北京的,華盛頓明顯在周邊與中國的摩擦中煽風點火、拉偏架等等。中國並沒有“逢美必反”,但美國在涉華問題上越來越“逢中必反”。中國社會對美國口頭上說一套,而實際行動卻逐漸滑向“遏制中國”的感受頗為強烈。
第四是中美應力爭在經濟合作的規則上獲得新突破,尤其是把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繼續向前推進,並使人民幣進入IMF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這些都是中美經濟對話的實質內容,也是影響兩國社會對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看法的重要砝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