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廣州停車費調整,咪表停車費從原來的每小時10元漲至16元,更加引起市民對其經營是否合法合規的質疑。此前,廣州市停車場協會曾公布,咪表利潤率為2.82%。
但也有廣州當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此進行過測算,如果包括人工、占道等諸多成本,每個咪表車位每年的成本是7090元,但一個車位每年的淨利潤卻高達7310元,利潤率為103%。
公開資料顯示,電子泊車、德生咪表成立之初僅有3122個咪表泊位有公開招標。但近年來市交委對咪表泊位數量統計,早已從當年的3122個變成6426個。對多出的3304個泊位,無法從公開渠道獲悉這兩家公司是如何獲得的。
廣州市政協委員曹志偉認為,路內泊位產權是政府所有,而不是城投所有,所以咪表收入應主要上繳給政府財政,而不是招投標給城投的控股合資公司來分錢。僅需辦理《臨時占道證明》、《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等證件即可開展經營,甚至不少是證照不全就“劃地為王”收費。
曹志偉透露:“廣州幾乎每個市政道路、橫街內巷都有停車位,如果全市只有6000個咪表停車位,實在令人無法接受。廣州咪表停車位的實際數量應該超過這個數。”
去年年底,廣州市審計局發布審計報告,2012年廣州經營道路停車泊位的兩家公司合計有多達70條路段沒有道路自動收費停車泊位經營權收入的繳費記錄。而資料顯示,廣州市的咪表停車路段總共才211條,這意味著近三成路段沒有繳費。經審計後,兩家咪表公司已補繳了2012年少繳的費用,其中電子泊車公司補繳約18.2萬元,德生咪表補繳45萬元,共計63.2萬元。
有專家指出,造成大量停車費沒能進入政府口袋的原因,是目前政府對道路停車間接化、委托化的管理模式,而這種模式又造成停車亂象百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