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亨利五世》當年首演時,戴爾波諾正和重症頑疾鬥爭,莎翁筆下“即使在最壞的東西裡也有閃光”為他帶來了力量。 |
中評社北京7月2日電/1959年出生於意大利瓦拉澤。上世紀80年代開始學習傳統戲劇,而後進入尤金諾·芭芭執掌的丹麥歐丁劇團接受系統的肢體、聲音訓練,同時接觸到京劇、歌舞伎等東方戲劇。從歐丁劇團出師後,戴爾波諾受德國舞蹈大師皮娜·鮑什之邀,到伍伯塔爾舞蹈劇場與其合作多年。
6月下旬,意大利知名戲劇導演皮波·戴爾波諾(Pippo Delbono)帶著他的兩部戲《亨利五世》和《流浪漢》造訪南鑼鼓巷戲劇節。在戴爾波諾的舞台上,演員有精神病人、流浪漢、唐氏綜合征患者、妥瑞氏症患者、街頭藝術家,還有搖滾歌手。而戴爾波諾自己,曾是HIV病毒攜帶者。這些備受疾病、痛苦和邊緣化折磨的“怪人”,用他們獨特而富有詩意的身體,演繹著戴爾波諾窮盡一生想要探索的各色主題—愛情、友情、仇恨、恐懼、暴力、痛苦以及戰爭與和平,也打動了無數觀眾的心。
與“怪人”合作 一場精神危機結識了波波
上世紀90年代末,已是意大利本土最有前途的戲劇演員、導演和劇作家之一的戴爾波諾,經歷了一場嚴重的精神危機。他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小鎮阿維爾薩的精神病院指導一個工作坊,在那裡遇到了日後的合作夥伴波波。彼時的波波已年屆花甲,目不識丁,又聾又啞,在精神病院療養院已度過了漫長的四十五年。戴爾波諾在波波的舉手投足之間捕捉到一種“特別的詩意”,這種詩意表現為波波充滿能量的動作,渾然天成的節奏感,波波甚至還能記住一連串動作並且毫厘不差。
回想與波波的初識,曾接受過嚴格京劇訓練的戴爾波諾說:“我在他身上找到了我只有在東方戲劇裡看過的特質。比如一個步子,一個定住不動的身法,都要練上好多年”。他驚訝地發現,那些年他在歐丁劇團勤學苦練的技藝,好似天生就存在於波波的身體裡。戴爾波諾將波波帶離精神病院,至今他們一同工作了18年,創作了11部作品,包括戲劇、歌劇和電影,儘管許多時候,他們一起乘飛機時,周圍人仍然把波波當作瘋子。
戴爾波諾的劇團裡像波波這樣的“怪人”比比皆是,不足為奇。在戴爾波諾看來,在現在這個時代,有趣的藝術家往往不是出身於戲劇院校這種“製造演員”的地方,“在那些有著不同人生故事的人身上,具有更巨大的力量。如果說劇場是一個讓人與人相遇的地方,這裡的人和人都是不一樣的”。
從不“忠於原著” 《亨利五世》幫助度過低潮
《流浪漢》就是戴爾波諾與波波合作的第一部戲。這部僅有20分鐘的沉默表演,卻細述了二人從相遇相識,到發現差異和相通,進而惺惺相惜的人生寫照。側幕是一位演員在朗讀貝克特《等待戈多》的台詞,兩個流浪漢弗拉基米爾與愛斯特拉岡的故事。戴爾波諾說:“這是我們自己與貝克特的相遇”。向來對經典不屑一顧的戴爾波諾就這樣完成了這部特殊的《等待戈多》。多年後,曾經跟了貝克特長達三十年的助手來看這部戲,他對戴爾波諾說,如果貝克特能看到這個版本的《等待戈多》,他也會說,這就是《等待戈多》,是用生命做出來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