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重慶市南川區木涼鎮漢場壩村公路邊,一座白墻青瓦的房子“依偎”在青山的懷抱裡。屋後綠樹滿山,房前魚兒滿塘,池塘的長廊邊,一排排紅燈籠隨風飄蕩……這是“岸山橋”農家樂,雖然不是周末,前來休閑的遊客也不少。
老板王傳淑正忙著招呼客人,問起經營狀況,她喜上眉梢:“收入還不錯,天氣再熱點,位置得提前預訂呢。”
時間退回到2009年以前,王傳淑和丈夫在外地打工:她幹銷售,丈夫幫人養殖魚蝦。“錢雖不少掙,但不方便照顧家裡,到處打工,很漂泊。”提起在外打工的經歷,王傳淑就兩個字:辛酸。聽說區裡鼓勵鄉村經濟能人辦小微企業,兩口子決心回家鄉創業。鄰近的木涼鎮水質好,養魚蝦不錯,加上丈夫有經驗,兩口子決定幹回老本行,承包水塘養魚蝦。
在大觀鎮上開服裝店的朱啟容是個80後,初中畢業後跟著父母在福建打工,鞋廠、糖果廠都待過。2013年底,父母年紀大了,朱啟容也面臨結婚生子,一家人回到了大觀鎮。
回來後,朱啟容有著自己的思量,沒有急著找工作。“在外打工,工資雖然不算低,但存不下什麼錢,我一直琢磨著自己做老板,就是‘一分錢老板’也願意!再說,現在新聞都說國家鼓勵創業,出台不少優惠政策,而且家鄉發展這麼快,機會也多,我們一起打工的好多人都回來了。大家都覺得只要能吃苦,肯定能幹出一番事業。”揚揚手裡的報紙,朱啟容笑呵呵地說。
朱啟容先是承包挖掘機做工程,今年又開了家服裝店。“以前發愁手續、資金問題,現在開店手續簡化,還貸了8萬元的貼息貸款。”
創業難不難?
“最誇張的時候,別家店在賣冬裝,我們店卻在賣春裝”
朱啟容的服裝店開在鎮裡的商業街上,面積不大,衣服陳列有致,色彩搭配巧妙,吸引了不少顧客上門。“你別看現在生意不錯,回頭客多,剛開始的時候,啥子都不懂,也是吃了不少虧,一步步摸索出來的。”
第一次去批發衣服,朱啟容就吃了沒有經驗的虧。“當時去重慶的朝天門批發市場,以前沒去過,車停到門口都不知道已經到了。進去一看,店鋪多,人也多,像迷宮一樣。”兜轉了幾圈,“憑感覺拿貨”,只要好看的、便宜的,一口氣拿了一萬多塊錢的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