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長沙的範曉林(音)把家裡的80萬元錢存到一家私營金融公司時,自認很安全,他說是某國有銀行工作人員推薦他這麼做的。但隨著經濟放緩和企業日子難過,這家金融公司在6個月之後就陷入崩潰。隨著借款方債務違約、一些行業處境不佳,成千上萬個像範這樣將錢委托給鮮受政府監管的非正式金融產業的儲戶,正遭受苦不堪言的損失。
過去10年來,該行業曾為創造就業崗位和財富、卻難獲國有銀行貸款的企業家們提供支持。如今,隨著損失與日俱增,北京正面臨幫助投資者討回資金的壓力。“直到出事前,許多投資者都未意識到風險”,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如是說。
該行業的大受歡迎反映出中國公眾正迫切尋找銀行低利息以外的出路。這已在房地產和其他資產中催生出多輪“繁榮與蕭條”交替循環的投機活動,還驅動“菜鳥級”股民的大量資金湧入中國股市。
在中國,此類非正式金融業的一部分屬於合法行為:個人為企業家提供小額貸款。這種業務提供了支持中國私營企業發展的數萬億元資金。但其他業務的界限更模糊。有些機構以“投資擔保基金”等為名像銀行那樣經營,通過從儲戶手中攬儲而從事投資甚至投機活動。
中國的監管機構試圖讓官方銀行與這種地下產業剝離,但國有銀行職員的推薦行為凸顯二者之間存在錯綜複雜的聯繫。銀行儲戶盛為民說,“我到銀行存錢時,銀行經理向我推薦這個。”範也說他在銀行裡得到類似建議,“沒談到任何風險。銀行櫃台工作人員說現在只有傻瓜還用存款單。”據報道,銀行職員銷售此類投資信托產品可獲得約2%的獎勵。
騙子們正利用該行業大受歡迎而詐騙投資者。媒體報道稱,全國人大正考慮修改法律以制止此類不當行為,“不受金融監管的地下銀行不僅威脅經濟和金融安全,還縱容走私、洗錢和侵占國有資產等行為。”
(來源:美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