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日本軍事安全動向一向受到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中國和所有熱愛和平的國家,都不會理解和接受。安倍政權連和平都不要了,一味地爭奪戰爭權,他們拿什麼來推動日中關係?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薛寶生撰文指出,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17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來華舉行中日首次高級別政治對話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李克強總理強調,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於同本地區以及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中國的發展根本上是要讓13億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既為自身發展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周邊環境,也努力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日本應繼續奉行和平發展政策,與地區國家相向而行,為本地區持久和平、穩定與發展發揮應有作用。(《人民日報》7月18日)
中國政府關於中日關係問題,歷來很重視,很負責,很務實,也很講誠信,而且身體力行,說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即使在中日關係緊張時期,中方也在保持克制,堅守友好,並沒有放棄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個政治文件”,依然以此為基礎、為壓艙石,積極主動謀求和平發展合作共贏,造福於兩國人民。比如:由於日方近些年來公開違背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個政治文件”,不顧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強烈反對、堅決抗議,頑固地一意孤行,悍然宣布“購買”釣魚島實現“國有化”,製造釣魚島地區緊張局勢,接著又否認歷史,參拜靖國神社、美化和渲染戰爭,四處煽風點火炮製“中國威脅論”,打壓和圍堵中國,諸如此類直接撕裂中日關係的勾當沒少幹,中日關係直線下降,中方自然要保持高度警惕,甚至給予必要的反制。儘管這樣,中國依然在保持中日兩國外交渠道的暢通,特別是在兩國民間交往方面,始終熱度不減。
如果不是這樣,那麼,目前的中日關係該是一種怎樣的局面,世人可想而知。作為一衣帶水的近鄰,中國本著求同存異或求同化異的積極態度和正確立場,及時管控、妥當處理中日之間發生的矛盾,不斷釋放出外交工作正能量。這是客觀事實,人們已經目睹。李克強總理指出,過去幾年,中日關係出現困難和波折,當前雙方都有改善關係的願望,但兩國關係敏感性、複雜性仍然突出。中日關係的好壞,不僅事關兩國人民福祉,對地區的和平、穩定、繁榮也有重要影響。希望日方著眼大局,在歷史問題上信守承諾,認真對待亞洲受害國的關切,以負責任的態度處理好有關問題。加強兩國各領域交流,增進國民感情,為中日關係長遠發展奠定基礎。這就是中方的善意、行動和期待,日本不可有目無睹,不可置若罔聞,不可無動於衷。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日關係挑戰和機遇並存。中國政府重視發展對日關係,願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個政治文件”基礎上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增進理解與共識,管控矛盾和分歧,穩步推進交流合作,推動兩國關係回到正常發展軌道。這是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日的誠意,也是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日的呼喚,更是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日的希冀。對此,谷內正太郎在表示中說,日中加強政治、經濟、文化等交流,增進相互理解非常重要。此次兩國高級別政治對話取得收獲。當前日中關係既有機遇,也存在問題。日本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願從大局出發,正視歷史問題,同中方保持對話溝通,妥善管控分歧,推動日中關係發展。
谷內正太郎的這番表示,不能不說同中方具有相向而行的味道。但從實際上看,日方往往出爾反爾、口惠而實不至。安倍政權上台以來,對華態度和立場存在很多問題,惡意相向的動作沒少出現,很傷中方。釣魚島問題,歷史問題,修改和平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問題,等等,一個接著一個地發生,表現得很不友好,極大地妨礙和破壞了中日關係的發展。像這次谷內正太郎所說的那些話,以前也沒少說。可看看日方的實際表現,卻沒有可信度。以這次舉行中日首次高級別政治對話,谷內正太郎在北京的發聲為例,就可以有明顯的感受。這邊谷內正太郎來華談和平、講友好,那邊日本眾議院全體大會就不顧在野黨和日本民眾的強烈反對,強行通過了系列安保法案並提交給參議院。日本政府逆歷史潮流而動,我行我素、固執到底,本身就是不要和平,只要戰爭的做法,這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構成威脅。這樣的動作,怎麼可能促進中日關係的發展,怎麼可能促進周邊和世界的和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