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此次救市,證金公司運用大批資金入市維穩,巨量資金如何退出,成為市場恢復常態模式的關鍵。
上萬億的資金持有的股票該如何處置?如何平穩有序地退出?據《財經》記者了解,監管機構已經開始考慮救市資金的退出方案問題。
目前證金公司的資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21家券商以2015年6月底淨資產15%出資,合計1280億元,另一部分是證金公司從銀行體系獲得的資金,知情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截至7月17日,這部分資金的買入規模超過萬億元。
券商的出資退出有三種可選方案,各有利弊。第一種方案是將券商出資買入的股票按出資比例分給各家券商,主要考慮是救市期間,包括大股東、證券、保險、公募等機構的股票都被鎖定,市場可供交易籌碼不足,一旦資金回流市場,容易再次出現暴漲行情。
第二種方案是將券商出資買入的股票留在證金公司,留作以後融券業務的券池,證金公司返還各家券商的出資,這個方案的好處是鎖定了這部分股票,不會引起市場對賣盤的擔心,而且證券公司不用承擔救市的損益。
第三種方案更折中一些,將券商出資買入的股票換成ETF基金,按比例分配給券商,這樣便於切割,不會引起不同股票後市走勢分化帶來的權益分配不均。這部分出資屬於證券行業自救,資金規模不大,決策流程短,預計很快會有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