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日的會議上審議並通過中紀委《關於令計劃嚴重違紀案的審查報告》,決定給予令計劃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對其涉嫌犯罪問題及線索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
中評社香港7月23日電/7月20日,中共反腐風暴又迎來高潮,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做出了開除令計劃黨籍、公職的決定,并對其涉嫌犯罪問題及綫索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同時還通報了令計劃的嚴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組織紀律、保密紀律等“七宗罪”。經過長時間的審查,令計劃雙開、立案不再像過去的徐才厚案、周永康案那樣給人們帶來巨大的震驚,更多的是引發人們對腐敗成因的思考,而這種思考隨著反腐的繼續仍將不斷深入。
美國《僑報》7月21日載文《期待令計劃案推動中國政治現代化》,文章說,令計劃和徐才厚、周永康三人是中共反腐風暴中落馬的最為位高權重者,令計劃曾任中央辦公廳主任,位居樞密要害,掌握在中共最高權力機關內部的指令和信息傳達,被坊間戲稱為“大內總管”;徐才厚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掌握軍權,并在軍內有著不少親信部舊,手裡握著“槍杆子”;周永康較之令、徐二人級別更高,曾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掌握著政法這一“刀把子”。
三人長年任事,一朝伏法,絕非一句簡單的“被野心和欲望蒙蔽”所能解釋的。山東省泰安市原市委書記胡建學說過“官做到我這一級,就沒人管了”,可見造成腐敗的不是個人問題,而是權力結構問題,令、徐、周三人之所以會陷入腐敗深淵不能自拔,根本上還在於“大內總管”、“槍杆子”、“刀把子”這些權力失於監督,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就是中國的權力運行長期處於密室政治狀態,政治現代化進程過於緩慢。
中共曾經提出建設“四個現代化”的口號,分別為工業、農業、軍事和科技,政治現代化并不在其列。然而,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在經濟、社會等方面都已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使得中國在政治領域的改革的滯後充分暴露出來,正因如此,習近平在前不久提出了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也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
改革開放時代,鄧小平力主廢除領導幹部終身制,成為中國政治改革的先聲,然而,鄧小平雖然給人以強勢領袖的印象,他還必須顧及衆多“老同志”,這一情形對中國政壇的影響巨大。後鄧小平時代,中國政壇再無強人,因此采取了中央政治局集體領導的模式,“九龍治水”,各管一攤,形成一個個封閉的獨立王國,周永康案就典型地體現了政法系統走向”無法無天“的情形。再加上中國的政權運營長期遠離民衆和媒體的視綫,無非形成有效監督,這就造成了腐敗總是與權力相伴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