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5日電/中國外匯儲備餘額連續四個季度減少,引發市場關注和熱議。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認為,可能有多種因素驅動導致外匯儲備餘額下降;中國的外匯儲備足以應對國際收支衝擊,嚴格意義的外匯儲備可能還會繼續下降。
6月末,央行公布的外匯儲備餘額為3.69萬億美元。在2014年6月末達到3.99萬億美元的高點後,外匯儲備已經連續四個季度減少,這在1998年以來尚屬首次。
梁紅在7月24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導致這一結果可能有三大因素,外匯干預、外匯投資和估值效應。
“從資本賬戶的連續赤字來看,近期資本外流的壓力似乎較為明顯。央行應該已經實施外匯干預措施,以美元購買人民幣,穩定本幣匯率。”梁紅指出。
去年12月開始,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兌美元出現明顯的貶值壓力,但在岸市場的人民幣貶值幅度小於離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仍相對穩定。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二季度,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分別減少1337億元、2521億元和1011億元。
外匯投資是指對銀行和政策性機構類似私募股權的外匯投資。梁紅說,外匯貸款和部分高收益的證券可能無法滿足外匯儲備的流動性或安全性標準,因而被從外匯儲備數據中移出。
2014年11月,中國成立絲路基金,央行以外匯儲備出資65億美元。近期,央行近期已經對國家開發銀行注資480億美元,並將向中國進出口銀行注資450億美元,以推進政策性銀行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