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6日電/一個人叫外賣,真的好辛酸,放在冰箱明兒還能吃嗎,原來只想買一個黑糯米,然而它160才起送,就讓我奢侈一回。
在這個炎熱多雨的夏天,餓了麼、美團、百度外賣、到家美食會……大大小小的外賣O2O拼殺正酣,不惜血本的補貼優惠吸引了大量用戶。而在商家的銷售數據背後,突然增加的外賣點單比例,正從一些細微之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每天上午十點半,
就拿出手機籌劃午飯
曾經被周邊餐館的外賣菜單占據的冰箱門如今幹乾淨淨,取而代之的,是王奎手機屏幕上,被命名為“吃飯”的應用群組——裡面各種餐飲外賣軟件已經放滿了一屏。最近一個月,自由職業者王奎用這些軟件叫的外賣超過70次。
“哦哦。”這麼一算,王奎自己也有些吃驚,平均一天兩次還多。
“你早飯也叫外賣?”
“不是,我有時候也買咖啡和水果。”王奎想了想,又修正說:“有的早飯也等於是叫的外賣,因為我買面包。”
王奎把自己頻繁地使用外賣軟件點單歸因於最近的天氣,“不是下雨,就是看著像要下雨,還熱,最好就是叫外賣。”
“去年夏天不熱嗎?”
“去年實在不行就是叫個必勝客的比薩,大一點的,吃一天;或者小區飯館兒叫蓋飯,我老懷疑裡頭是地溝油。”王奎回顧自己去年叫外賣的經歷,覺得完全不能和這個夏天相比。前一天中午,他在一家1.2公里之外的餐廳點了一道鮮笋燒肉和一道豆腐,“在點評網站上口碑不錯,味道還行。”
幾個外賣軟件加起來,送餐時間在一小時內的餐廳有三十多家,從潮汕砂鍋粥到麻辣香鍋,從烤鴨烤魚到烤翅烤串,應有盡有。極大豐富的點餐範圍和新的訂餐方式逐漸改變了王奎的生活習慣:以前總是肚子餓了,才拿起商家的外賣單打電話點菜;現在,每天十點半左右,他就會拿起手機為自己籌劃一單午餐外賣,“做好送來正好就到中午飯點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