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論“要什麼樣的歷史觀”:拒絕“解構崇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12 10:40:29


 
  我們不諱言利益,相反,利益是歷史的重要動因,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不過,如果把利益視為少數人對權力和財富的攫取,就難免戴上“個人利益”的有色眼鏡分析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這樣的歷史觀也是現實的投射。在現代商業社會的衝擊、消費主義的洗禮下,在“消費優先”“物質至上”的步步緊逼下,一些人慣常以今度古、以己度人,讓理想、信仰、道德這些美好的德行在歷史認知中步步退卻,看不到在個人之上還有國家、民族乃至人類,因而形成了榮辱顛倒、是非迷失的歷史觀。

  如果站在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之基上,仍然只能看到眼前的方寸之地、執著於一厘一毫之得失,甚至解構歷史、厚誣古人,那無疑是寶山空回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要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是寶貴精神財富;多次比喻,“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學習黨史國史是“必修課”;多次要求“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精氣神”,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歷史不能複制,精神卻可傳承,端正我們的歷史觀,才能擦亮歷史沉澱的精神瑰寶,為民族復興提供更強大的價值支撐。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我們需要從歷史中汲取一種雄健的力量,獲得一種超越的境界。曾寫下《國富論》的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其另外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中,開篇就講道:“無論人如何被視為自私自利,但是在其本性中顯然還存在著某種自然的傾向,使他能去關心別人的命運,並以他人之幸福為自己生活所必需。”歷史的確有“陰暗的一面”,但那些超越一己之私、超越一時之利,在權力與財富之上、在物質與欲望之上的精神,才是歷史的主旋律。而這些,也正是我們最應該傳承發揚,並使之在歷史長河中奔流不息的精神洪流。

  (來源: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