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羅•凱利接受中評社記者采訪。(中評社 實習記者束沐攝) |
中評社北京8月20日電(記者 張爽 實習記者 束沐)著名英國政治學者,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副校長保羅•凱利(Paul Kelly)18日在出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2015年中國夏季會議時接受中評社記者的採訪,他表示,要理解全球各地佔領運動的不同之處,而不是將其簡單歸為一類。
當談及2011年以來在世界各地爆發的佔領運動時,保羅•凱利說,這些佔領運動都是非常不同的,比如香港佔中學生的訴求與佔領華爾街的美國人的訴求就非常不同。“對於研究政治學領域的學者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理解這些運動當中的不同,而不是簡單地將它們歸為一類。”保羅•凱利說。
保羅•凱利表示,香港“佔中”運動以後,很多人倒過來批評北京,認為北京沒有履行《中英聯合聲明》中的相關條款。但是凱利指出,“中英當年簽署聯合聲明的時候,相較於其他條款,對支持民主和公民社會的相關條款較弱。基於此,很多英國政治人物在‘佔中’這件事情上,對中國政府的批評還是留有餘地的。”
倫敦政經的校友楊潔篪、王光亞以及蔡英文等人均在華人政治圈扮演著重要角色,對此,保羅表示,“我們非常榮幸可以通過培養重要人物來支持中國的發展。向中國的新生展示這些傑出校友也是我們的傳統,這是新生與倫敦政經以及他們的祖國建立聯繫感的獨特方式。”
保羅•凱利教授是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副校長、政治哲學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關注兩大方面:一是十七世紀以來的英國政治理論,尤其是洛克、邊沁和密爾的政治哲學理論;二是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凱利在多元文化主義、群體權利和民族認同以及社會正義理論等領域頗有建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