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的牌坊,以“門”方甲骨文造型而建。(中評社 趙家麟攝) |
中評社台南9月15日電(記者 趙家麟後續報道)3300年前中國商代都城是什麼風貌?河南安陽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景區,創造並保存了中華文化的許多第一,從考古與文獻中重現當時的宮殿,到遺址保護、博物館的典藏研究,有系統的展現珍貴的人類共同文化遺產。
中評社採訪團9月5日至12日在河南進行南北水調工程與中原歷史文化之行,在河南最北的安陽,走訪了世界文化遺產的殷墟,這裡也是中國考古學的誕生地、甲骨文發祥地。
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記載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都城遺址,面積約36平方公里。遺址上有中國最早的都城殷墟宮殿遺址;中國最早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最早的車馬坑遺跡,以及中國最早的女將軍墓—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之墓,世界出土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也在這裡出土。
中評社採訪團在河南省台辦的安排下,透過導覽解說,詳細的了解殷墟發現的都城建築遺址,以及大量被妥善保存的甲骨文、青銅器,見證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