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煤改氣”去“三黑”
烏魯木齊曾經有“三黑”:雪黑,麻雀黑,鼻孔也會黑。而這如今已成過去式。“雪,白得刺眼。天,藍得沁人。煤改氣是有成效的。”這是微博網友的感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烏魯木齊市委書記朱海侖坦言:“煤改氣,是我有生以來難度最大、壓力最大的事。工程上馬,市里道路難免混亂,但從沒發生群體性事件。這項工作贏得了全市人民的支持。”
實施了126個大氣污染治理項目,累計拆除、改造431台大型燃煤鍋爐、3.8萬台小鍋爐,完成55家污染企業搬遷。2014年,烏魯木齊市空氣質量好於二級的優良天數達310天,占全年天數的85%。朱海侖說:“這創造了有監測以來最好的紀錄,遠遠甩掉了空氣質量墊底的帽子。”
烏魯木齊的“煤改氣”,正是新疆“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綜合實踐的縮影。60年來,“要發展,也要美麗”,已經成為全疆共識。
千百年來,一代代牧民在天池草場繁衍生息。然而,天山生態壓力逐漸增大。“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我們搬下山。”出生在天池邊的闊克胡拉村牧民阿達克說,“把山上的地方騰出來,恢復草場,我在新家靠旅遊致富。”
西域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新萍說:“現在靠旅遊致富的牧民都明白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飯碗,改善生態環境就是增加收入。”
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袁磊說:“去年兩次大面積野外巡護監測,我們共觀察到125頭野駱駝,其他野生動物遇見率也逐年上升,這說明保護區的生態得到了好轉。”
目前,新疆已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18個,總面積名列全國第三;累計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24個、國家級生態村7個、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1個。
“不為追求經濟利益而放棄環境保護,是對歷史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新疆發改委主任張春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