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7日電/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沈丁立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甫抵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就立即與美國各界廣泛接觸,為推動中美兩國關係身體力行。在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上,習近平發表演講,就新起點上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攜手合作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出“尤其要做好”4件事。
第一,中美應正確判斷彼此戰略意圖。
隨著改革開放和國際合作的推進,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已經取得顯著進步。美國和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
對於中國發展的態勢,美方表現出過度的擔憂,近年不斷採取一些所謂“平衡”舉措。雖然美方宣稱不針對特定國家,但國際社會都明白美國“平衡”的對象就是中國,這對增進中美戰略互信、推動中美合作毫無益處,反會徒增雙方產生戰略誤判的可能性,給兩國關係及亞太局勢投下陰影。值得慶幸的是,中美已開始採取制度性防範措施,如去年兩軍達成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等。但就總體而言,中美互信建設不是多了,而是遠遠不夠。即便已經建立的制度,也還需兩國在實踐中努力落實。
第二,中美應堅定不移推進合作共贏。
中美合作有著無限潛力和巨大空間。雙方經濟目前都進入調整期,都需要一個雙向平衡、質量較高的雙邊投資協定,以滿足雙方對市場開放的新需求,這就需要兩國提速相關談判。在能源、環保、交運以及基建等方面,中美開展的雙邊與多邊合作方興未艾。然而由於歷史原因,中美兩軍防範甚於合作,這不符合當前國際社會對於聯合反恐、反海盜、防擴散、防氣候災變的需求,更不符合中美合作的需要。因此,中美兩國武裝力量應在聯合軍演等基礎上,推動國際維和、地區維穩等方面合作邁出新的步伐。
第三,中美應妥善有效管控分歧。
中美存在矛盾與分歧並不可怕。目前是兩國關係比較穩定與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機。管控好分歧,使中美關係始終不偏離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正確方向,是中美在處理雙邊關係時應該恪守的準則。
就美國而言,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談判,是為了在國際貿易中揚長避短,擴大自身優勢。就中國而言,倡議“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是為加強亞歐地區的基礎建設,為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與合作創造條件。如果摒棄冷戰思維,二者非但不存在競爭關係,反而有無限的合作機會。而且,這種合作思維完全可以擴大到維護東海、南海和平等各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