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致詞。
因此,總體而言,他們可說是那個時代台灣人菁英中的菁英。他們歸返祖國投入抗戰的行動,反映了那個時代的台灣人民心聲。
第三個特點,抗日台胞加入內地不同政黨。由於當時祖國內部有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兩大政黨。而這些獻身祖國民族保衛戰的抗日台胞,從或然率的角度,也就分別參加了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甚至中國青年黨的抗日行列(李萬居是中國青年黨黨員)。當然,就地理位置而言,抗日台胞如果是先回到祖國華北,則多是加入中國共產黨;如果是先回到祖國華南,則大體上是加入中國國民黨。
無論他們有什麼特點,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國族認同,就是他們歸返祖國參加抗戰的原動力是強烈的祖國意識。例如抗戰期間,台灣人李友邦將軍在對岸組建抗日的“台灣義勇隊”,義勇隊隊歌歌詞中有“要把日寇驅逐出祖國,要把他在台灣的鐐鎖打碎,為正義抗戰,保衛祖國,解放台灣”,這段歌詞反覆出現“祖國”二字,具體說明了義勇隊組建的原動力就是強烈的祖國意識。但義勇隊隊歌在台灣社會已經極少有人知道,當然歌詞反覆出現“祖國”二字的台胞強烈祖國意識這件事,也就在台灣社會的歷史記憶中消失了。
所以我們紀念台灣光復,不但要還原台灣人也曾參加抗戰的歷史真相,也要進一步的宏揚台灣人參加抗戰的祖國意識。具體而言,我們應從整個民族的歷史高度,回顧這段歷史,當時許多台灣抗日志士是輾轉奔返苦難的祖國,以命相許投入攸關“我國”生死存亡的民族保衛聖戰,他們的英雄事蹟,是我們民族光榮歷史的一部份,兩岸學者應合作研究抗日戰爭歷史,還原台灣同胞的抗日英勇事蹟。與此同時,我們更要傳承台灣抗日先賢的祖國意識,建構祖國派的台灣光復史觀,豐富祖國派統一運動的論述,為兩岸最終統一累積條件。
(作者戚嘉林為台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