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電/德國總理默克爾29日至30日對中國進行了就任總理以來的第八次訪問。短短兩天時間裡,默克爾先後到訪北京、合肥兩地,與中國領導人及各界人士深入交流,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中國領導人同默克爾談到了哪些話題?默克爾為何將安徽作為訪問目的地?此訪傳遞出什麼信息?記者梳理了默克爾此次訪華三大看點,請相關專家學者進行解讀。
看點一:大國戰略對接,關係再升級
默克爾訪華首日,同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張德江委員長等中國領導人在北京展開密集會晤,就兩國發展戰略、各領域合作和外交政策等深入“對表”。
這天正值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義桅說,時間節點的“巧合”,有助於中方第一時間向外界通報“十三五”政策信息,也可使德方進一步了解中國發展走向。
此訪中,雙方決定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推動“中國製造2025”和德國“工業4.0”攜手,並就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探索三方產能合作等取得共識。默克爾明確表示,德方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建設。
專家表示,中國的產業升級需要從德國“取經”,德國也需要從中國發展中尋找機遇。“兩國目前都面臨經濟轉型和創新發展任務,上述合作契合了雙方的需求。”王義桅說。
習近平主席在與默克爾會見時指出,兩國發展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既要立足雙邊,也要放眼中歐、亞歐乃至全球。不僅就雙邊經濟合作談興甚濃,而且更多地觸及中歐關係及國際和地區事務,是默克爾此訪的一大亮點。
此訪中,在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和中歐自貿區可行性研究、中國加入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落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方案等話題上,默克爾都展現出積極姿態。
對中國更主動融入國際社會,在維和、氣候變化及地區熱點等領域扮演負責任角色,默克爾也讚賞有加:“這是有戰略目光的做法,也是中國領導人的智慧。”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觀察人士指出,默克爾訪華期間的積極表態,與中國發展戰略“不謀而合”,無愧於“最了解中國的西方領導人”的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