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冷有春出生於吉林省大安市的一個貧寒家庭。困苦的生活非但沒有壓垮他,反而磨礪出他頑強、勤勞的品質。他發奮學習,考上大學,畢業後進入白城地區建築設計院工作,起早貪黑、任勞任怨,很快脫穎而出。1985年,32歲的冷有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當年的入黨志願書上,冷有春一筆一畫、工工整整地寫道:“我加入中國共產黨,不是想在執政黨中撈到什麼個人的好處,而是更好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實現共產主義奮鬥終身。”入黨的那一刻,他喜極而泣。
多年後回憶往事,冷有春懺悔說,當年入黨,一方面有信念感召,另一方面,也確實有自己的“小九九”:只有入了黨,才能夠升官,才能夠光宗耀祖。
冷有春的入黨動機不純。如果入黨後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嚴以修身、嚴以律己,未嘗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可惜的是,入黨後,他不僅沒有加強自己的主觀世界改造,反而隨著職務的提升、權力的增大,愈加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甚至後來,常以“商人”自居,滿腦子都是“大賺一筆”,完全忘記了自己的黨員身份。
點評:共產黨員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直至身陷囹圄,冷有春都沒有想明白。
他潛意識裡把入黨當作升職和光宗耀祖的一張“門票”,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入黨為什麼,紀律是什麼,該如何對待名利得失。入黨後,他把自己定位成一名技術型幹部,在業務上突飛猛進,在思想上卻原地踏步,甚至逐漸倒退。
正如他自己所坦白:“多年來我完全忽視了政治學習,失去了對黨紀國法的敬畏。”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無數事實表明,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道德水平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和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越是身居高位,越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冷有春理想缺失、信念不堅,便如西諺裡的泥足巨人,必然走不遠。他入黨時思想上的隱患,為他日後思想脫黨、嚴重違紀埋下了伏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