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8日電/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今日發表題為《自力更生精神效應 綜援個案持續下降》的網誌,全文如下:
扶助弱勢社群,一直是我心之所繫,亦是本屆政府的施政重點。
上月公布的《2014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為我們制定政策提供非常有參考價值的數據。最新數字顯示,在職住戶的貧窮率顯著低於其他住戶,顯示就業是脫貧的最佳途徑。相比2013年,政策介入前在職住戶的貧窮人口減少23 600人;綜援住戶貧窮人口亦減少19 300人,當中不少是因為住戶中有成員找到工作而脫貧。
事實上,截至今年九月底,領取綜援的個案已連續54個月下降至247 103宗(受惠人368 540名),是自2002年初(即過去13年)以來的新低。低收入個案也持續下降79個月(自2009年3月)至6 693宗(受惠人約21 400名),是過去17年(自1998年10月)以來的新低。失業個案亦持續下降73個月(自2009年9月)至17 252宗(受惠人約28 600名),是過去18年(自1997年12月)以來的新低。最低收入的三成全職僱員(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今年6至8月的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7%至8%,扣除通脹後實質增長是3%至4%,較香港整體的2.9%為高。
上述數據告訴我們,只要香港經濟穩定發展,勞動市場需求持續,香港人一般都希望能夠工作,願意投入職場,從而改善生活。我深信自力更生仍然是我們香港人的核心價值。
故此,特區政府必須要持續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既可扶貧,亦可紓緩勞動力不足。
當然,在職貧窮的問題仍然存在,我們不容忽視。雖然非綜援在職貧窮戶較2013年下降4 600戶,但仍有136 200戶,近46萬人。
就此,我們正全力籌備,務求在明年第二季推行“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支援在職貧窮家庭,特別是有在學兒童的家庭,一方面紓緩其經濟需要,另方面鼓勵就業,多勞多得,更有助解決跨代貧窮。我們快將公布申請詳情。
此外,配合人口政策策略,政府會強化教育培訓和就業服務,特別是支援有特別需要的人士如殘疾人士、少數族裔、單親家庭、新來港人士、基層婦女和年長人士等等,釋放他們的勞動力,讓他們同樣可發揮所長,自力更生。
對於社會保障系統內的約116萬名受惠人,政府會參考社會保障援助物價指數的最新變動,調整綜援標準項目金額、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適用於70歲或以上長者,受惠人約22萬)、長者生活津貼(適用於65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的長者,受惠人達42萬)和傷殘津貼(適用於嚴重殘疾人士,受惠人達13萬)的金額。根據截至今年9月底的數據,上述金額有4.2%的上調空間。我們明天會向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簡介有關情況,並將按既定機制以截至今年10月底的數據盡快尋求財務委員會批准,期望在明年2月1日起實施經上調後的金額。
另外,綜援住戶亦可獲發租金津貼,以應付住屋開支。根據截至今年9月的相關租金指數數據,綜援租金津貼最高金額可上調5.3%。我們將會根據截至10月底的數據,調整租金津貼最高金額,由明年2月1日起生效。
為紓緩一些租住私人樓宇的綜援住戶在周期性租金上升時所面對的經濟壓力,關愛基金將會第四度向租住私人樓宇而需繳交租金高於綜援計劃下租金津貼最高金額的住戶,提供一筆過津貼。一人住戶的津貼額為2,000元,二人或以上住戶的津貼額為4,000元。估計約有15 000個綜援住戶受惠。
要完全消除貧窮是無可能的,我們更不能只空談理想,必需實事求是,聚焦發展經濟,全力創造就業機會,令更多貧窮人士可自力更生。與此同時,我們亦要繼續扶助老弱傷殘、不能自助及有需要的基層市民,讓他們得到適切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