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到“自由使用”延伸出的四個評估變量上,IMF給出的“分數”如下:
首先,人民幣在國際儲備中的份額。IMF的評估報告中顯示,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里,人民幣由於占的份額仍然很小,沒能被列入主要的儲備貨幣進行單獨的統計。基於此,IMF進一步對成員國官方外匯儲備資產(OFA)中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進行了統計,統計結果顯示,2014年有38個成員國持有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而2013年只有27個國家官方持有。
其次,國際銀行債務中以人民幣計價的份額。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在2015年公布的第85號年度報告中的數據,截至2014年底,人民幣占國際銀行債務中約1.9%的份額,這其中還沒有包括位於中國大陸的銀行的人民幣債務。
第三,國際債券投資。根據IMF的統計,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債券投資在2015年第二季度,已經占到全球債券投資的0.6%,而五年前的2010年,這一份額還只有不到0.1%。
最後,根據BIS的統計數據,人民幣在外匯交易中所占的份額也有顯著提升。人民幣在外匯交易中已經從2010年的0.4%上升到2013年的1.1%。2013年人民幣在國際主要外匯交易市場中日均交易量約為1200億美元,而2010年,這一數量還只有約340億美元。
顯然,人民幣在這一次的“自由使用”的考試中,表現不俗,雖然最後的“總成績”要等到11月30日IMF執行董事會召開後才能知曉。
並非立竿見影
然而,儘管有來自IMF方面的利好,人民幣的表現卻仍不盡如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