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大豬肉佬:授人以漁才能更好帶動農民致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2 16:41:55


 
  陳生也認為,直接為家鄉“輸送血液”的同時,更要為家鄉人民建造“造血機器”,讓村民們在生產工作中獲得致富的能力。於是,陳生把當地村民請到自己的養豬基地,視勞動力情況按每戶養殖500至1000頭豬的標準,統一提供飼料、疫苗,村民將豬飼養成熟後達到標準方允許出欄。在加入陳生的養豬基地後,村民的人均收入翻了數十倍,每戶年純收入最高達10萬元。 

  陳生總是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助力家鄉發展的過程中,他沒有直接給村民捐款,而是通過建別墅、帶領村民養豬解決村民的生活生產,讓村民用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陳生說,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孕育了許多成功的企業家。他們中的許多人也在通過不同的方式反哺社會。“企業家們為社會造福的方式很多,有的人捐款,有的人擴大生產,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社會不能強制要求企業家捐錢,但是企業家應該懷有回報社會的心。” 

  寄語創業新人:創業初期應當投身更靠譜的傳統行業 

  “雙創”時代,互聯網給了許多人創業的機會與平台,53歲的陳生卻認為,賣豬肉比互聯網更靠譜,顯得些許古板和老派。其實,數十年前,陳生先後辭去了令人艶羨的廣州市委辦公廳和湛江市委辦公室的工作,毅然投身改革開放初期“下海”大潮,正是“最早吃螃蟹”的那批人。 

  陳生說,自己的性格不適合體制內,再加上受改革開放 “下海熱”的影響,就決定出來闖蕩一番。至於為何選擇養豬行業,他表示,是因為自己從小生活在農村,對養豬非常熟悉,也看到了養豬行業的巨大市場。“因為我‘懂’豬,所以我養豬有競爭力。對於我來說,養豬不僅是事業,是愛好,更是我能做好的事。”陳生坦言,在創業的過程中,每天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然而對養豬的熱愛一直支撐著他,讓他能放空腦袋不停地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