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近平: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3 10:10:21


 
  出路在科技

  科技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撑,糧食生產的根本出路在科技進步。以色列是世界上自然資源最匱乏的國家之一,水和耕地資源極其短缺。然而以色列卻是世界上農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其在中東沙漠上創造的農業奇跡已經成了世界上資源節約型農業的典範。先進的理念、管理和技術,使這個國家利用2.2%的農業人口在養活720萬國民的同時,還成了歐洲主要的冬季蔬菜進口基地。以色列世界一流的現代農業,所依靠的除了科學而先進的理念外,主要是充分發揮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美國農業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靠的也是科技。當今掌握全球糧食運銷的是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4家跨國公司,業內稱之為"ABCD"四大糧商。四大糧商控制著全世界80%的糧食交易量。四大糧商有三家來自農業強國美國。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已難以為繼,糧食生產必須更加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發展,科技進步已成為最重大、最關鍵、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

  科學化是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征。我國的農業發展,已經到了需要更多依靠科技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實現持續穩定發展的新階段。提高糧食單產,實現田網、渠網、路網“三網”配套,提升農田排灌能力、農機作業能力、耕地生產能力,推進農業信息化,發展現代農業,都要依靠科技的力量。習近平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矛盾和問題是科技創新的導向。要適時調整農業技術進步路綫,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習近平強調:“解決好‘三農’問題,根本在於深化改革,走中國特色現代化農業道路。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構建適應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要求的技術體系。”

  糧食生產已經受益於農業科技的應用。不論是種子革命、化肥的使用,還是農藥技術和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改進等,都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造就了我國糧食生產的“十一連增”。但持續增長的背後,靠種植規模保糧食產量的做法并沒有徹底改變,生產的低效問題依舊存在。以化肥利用率為例,我國每產1噸糧食,平均施肥250kg,化肥使用近乎高出歐美國家1倍;我國極度缺水,但農田灌溉卻伴隨高度浪費;農民種地利潤薄,數據顯示我國稻穀、小麥、玉米3種糧食淨利潤每畝不足170元。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對糧食增產貢獻逐年提高,目前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比10年前提高10多個百分點,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這種情況下,勢必要求我們謀求糧食生產的新思路、新方式。

  耕地有限,技術進步無限。我們不但要向土地要糧,還要向科技要糧。在耕地穩定的情況下,要滿足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糧食需要,保證糧食產量持續穩定增長,必須靠不斷創新的糧食增產技術來保障。“藏糧於技”是糧食生產的必然選擇。要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產的內涵式發展道路。通過研究開發糧食科技,用科技手段維持糧食供求平衡,堅持應用一代、儲備一代、開發一代,根據糧食市場的平衡狀態,適時地采用相應的技術,始終保持科學技術的接續能力。實現土壤健康、種植科學,是糧食增收的必行之路。要通過涵養土壤,推廣優良品種,采取標准化高產高效綠色技術模式,提高糧食生產效率和水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